經過一番糾結,深思熟慮,韓瑗終於寫到簡答題。

簡答題的第一題為;敘述高祖武皇帝伐王世充檄文。‘注,字跡潦草,無分’。

看見這一題,韓瑗心裡終於稍稍有底了,這是近些年頒佈的先帝詔書,他看過,有印象。

微微吸口氣,韓瑗將試卷攤平,挺直腰板,拿起筆,先在考官發下的‘草稿紙’上作答,然後確定無誤後再填寫試卷。

另一邊,聰明的王德真已經開始寫‘理’卷。

文卷他寫了不少,但也空了不少,沒辦法,考的實在太雜了,他單單治書一門,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全部回答正確。

不過,理卷也不簡單。

題型和文卷一樣,分為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

但是理卷的每一題都有涉及大量的計算,這可不是光靠著腦子就能記住的知識。

如其中一題;

我方擁軍十萬,敵方擁軍五萬,我方再添多少兵馬,可為敵方兵力之三倍還多五千人?

王德真看著題目,微微嘆口氣。

這哪是科舉考試啊,這分明就是給博學多才的大儒寫的‘疑難雜症’。

這以後想考科舉做官,天文地理古往今來,必須無所不知啊!

陛下啊陛下,您這出的題也太難了吧!

士子們看見考試卷的時候,紛紛唉聲嘆氣。

與此同時,考官們看著手中試卷也是面面相覷。

“孔公,你這題未免太難了吧。”一名國子監博士都囔道:“這歷代為《尚書》所註釋者,不知凡幾,如何能夠一一寫出來?”

孔穎達扶了扶椅子,說道:“陛下說了,填空題五分,每寫出來一個人,給一分。況且,老夫不認為士子們會不知道這一題。你說我出的題難,我還說理卷難呢,那都是什麼題目,腦子都能被繞暈了。”

聞言,眾人深有體會的同時點點頭,而後目光轉向角落裡面的李淳風。

理卷題目,就是他和陛下一起制定的。

感受到眾人目光,李淳風不明所以。

“你們知道為什麼?”

“什麼為什麼?”陸德明問。

“為何於岸上會先看見船帆而不是整艘大船呢?”李淳風憨憨的問。

眾國子監博士面面相覷,然後同時搖頭。

這孩子,自東海回來後就傻了,見人就問;‘為什麼大船自海上來,會先看見船帆呢?’。

造成這一切的那個人不告訴李淳風,可把這孩子給急死了,只能天天苦思冥想,像個傻子一樣。

眾人不再去管李淳風,而是再度談起試卷。

陸德明道:“我粗略看了一遍,三張卷子,沒一張簡單。有些東西,便是老夫也答不上來。不過,文卷和理卷,用陛下的說法,就是答桉是固定的,只要博學多才,肯定能拿高分。至於策問,那可不是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