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眾人相繼點頭。

策問只有兩道題目,每道五十分。

第一題較為簡單,問的是大唐自新君即位以來的大政方政。看似答桉好像是固定的,但其實是議論文。

考生們得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才行。那什麼是證據呢?朝廷這幾年頒佈了什麼詔書,幹了什麼事情,都得一一列舉出來。

最難的是第二題,問的是將來大唐該如何。

這一題就很有說法了,答桉不固定,不過說什麼,只要說的有道理,都能給分。

同時,這也是一個絕好的,提出自己政見的機會。

三日後,考試結束。

士子們走出考場,恍如隔世。

不少人開始對答桉,正確的哈哈大笑,錯誤的掩面而逃。與此同時,試卷也開始向朝野公開。

不少自詡博學多才的大臣第一時間搞到一份,回家答題。

其中,就有房玄齡。

書房裡,老房寫了大半天,才把文卷寫了一小半。隨後,他把筆一停。

“怎麼了?”妻子盧氏在一旁喝著糖水,漫不經心的問他。近來皇帝賜給老房十匹上好的絲綢,都交給了盧氏,可讓她高興壞了。

“難!”老房嘆道:“不簡單,真的不簡單。誰若是能拿高分,絕對是個全才!”

直到現在,房玄齡才明白皇帝為什麼要執意改變考試內容。這裡面考的,實在太廣泛了。

若是哪個考生能拿到高分,那絕對是百裡挑一的天才。不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少說也是讀書破萬卷。

“那你能拿多少分?”盧氏好奇的問。

房玄齡略作沉吟,言道:“應該能拿兩百分。”

盧氏道:“總計三百分,你只拿這一點?”

一點?

房玄齡氣極,“你來寫,看你能拿多少分!”

聞言,盧氏眉頭一皺,“你剛剛說什麼,我沒聽清楚,勞煩夫君再講一遍。”

“我說,我很羞愧,只能拿兩百分,應該還要多讀書。”房玄齡繃著臉回答。

盧氏滿意的點點頭。

很快,科舉新型考試卷傳遍長安朝野,甚至百姓們也聚集在一起討論這件事情。

聰明的朝臣們算是看出來了,皇帝拿出這種試卷,抓的就是天生的人才啊。

批改試卷的是孔穎達、陸德明,房玄齡,杜如晦等才智之士。這些批改試卷的臣子,擔任官職各不相同,要說唯一的相似點,那就是聰明。

由於這次考生不多,僅僅用了兩天功夫,試卷便批改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