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清晨,南渡河畔的水霧消散!

鎮遠號,鎮寧號,外加十三艘停靠在港的海船,與霞光如深海巨獸般趴在港口內。

碼頭上人影攢動!

三百先登營士兵,五百勞工,揹負著巨大包裹,手拿著工具,排成十五佇列靜靜的站在對應碼頭前,等待著登船的號令。

經兩日物資搬運,近八百噸物資已先後上船。

踏踏踏……

馬蹄聲傳來,打破集結的凝重。

一行三十二人,三三兩兩的軍官御馬而來。

“先登營!”

張巖立與馬上,虎視四周,戰刀出鞘,霞光照應在刀刃之上,寒光所在便是焦點。

“在!”

兩列三百人的先登營,發出屬於他們的聲音。

“登船!”

指揮刀揮舞,佇列快速跑動上來,踏著踏板快速登上鎮遠號,鎮寧號的甲板。

上了甲板無人停留,與海員招呼下快速鑽進甲板下方空間。

鎮字級飛剪船不小,排水量越500噸,載貨量230噸,但這不代表待人的空間便充足。

操作一艘鎮字級的飛剪船需四十人,兩班兩倒海員至少需配六十人。

設計之初考慮了臨時運兵的需求,但這些空間真的不大,加上此番出航兩艘鎮字級軍艦都承擔了軍需運輸的任務,剩餘空間再塞一百五十人,不說是沙丁罐頭吧,但情況也差不多。

好在飛剪船速度快,迎風而上進入九江也就一天一夜,熬熬也就能過去了!

有序的節奏下,上船的速度極快,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原本站在碼頭上八百人係數進入對應船艙。

……

“都安排好了?”

船長室內,張巖腳翹在觀測臺上,目越舷窗享受著海天一色的美景。

一身少校軍裝的李猛推門而入,拉了一張座椅坐在張巖身旁,“都搞定了,伙房那邊我也看了,半個時辰後就能開餐!”

“我們的運氣不錯,今天海況條件不錯,要是換了大風大浪的事件,就沒那麼輕鬆了!”

張巖負責鎮遠號,平安坐鎮鎮寧號。

出行船隻十五艘,方向相同但目標不同。

鎮遠號只是路徑九江金紫荊,到了金紫荊海灣會放下一批人,但鎮遠號還要繼續往前走,作為旗艦帶船隊去往寶島方向,觀測水文,探查情況,為下一階段登陸寶島做準備。

“船上都是老手,野戰一連平日是怎麼訓練的,咱不清楚,但內衛一連都有過海上生存的經驗,不少是水師選拔過程中淘汰下來的!”

先登營三百人,內衛精英,野戰老兵對半開,或許有所不捨,可在大是大非上,藍春,李增枝考慮無不服務與全域性。

水師的選拔從內衛而出,張巖負責的也一直是內衛。

沒有金剛鑽,不欄瓷器活。

沒那這些條件,也不會安排這樣的任務。

“看來點,之前都是近海訓練,不說近海與遠航區別,入了海,再小心也是應該的!”張巖笑了笑。

伴隨著情報體系的完善,大量的資訊匯入瓊海,但凡有點腦子的,無不知曉一場劇變就在眼前。

老皇帝,年年老亦,入秋之後有半月沒出現在朝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