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啟用騰字級的營造計劃,是為了運兵,運糧,而非為戰爭所需,是商用!”說到此,朱允熥頓了頓,繼續說道,“當然這也是盲推,五日之後,我將陪同湯公南下,環島巡遊,具體我會在石碌地區進行考量,能做則做,不能做則停!”

進兩年來,瓊海營造最多的設施是大食堂,次之就是船塢。

目前瓊海,造船廠有五處。

海口兩處,南渡河營造鎮字級,港區營造威字級,兩大船廠船塢合計十一艘,在建鎮字級四艘,威字級六艘。

餘下三座造船廠,分別在三亞,亞龍灣,石碌地區。

三亞船廠,為綜合造船廠,先有船塢七座,也是瓊海目前投入最大的船塢,可營造威字級,鎮字級海船,未來還會不斷擴張。

亞龍灣船廠,是商業船廠,公私合營,工部提供技術,商賈提供資金,規劃中船塢十二座,鎮字級,威字級船塢四八開,現已建成五座船塢。

石碌船廠,則是工部船隻營造司所在,匯聚了瓊海最頂級的船匠,探索,嘗試飛剪船進一步發展方向與可能。

“僅為軍糧運輸的,騰字級的出現,可為騰字級軍用型做鋪墊!”徐增壽對此沒意見。

一艘四型飛剪船的運輸船!

1150噸的排水量,扣除船體自身的重量,載貨量大致範圍在600至700噸左右,安全航行的情況下,保底一次也能運輸500噸物資。

500噸混裝物資,足夠一個標準團半年所需。

有個四五艘,便可保障一個師團一場戰役所需。

而操作一艘船隻需要百人,過程中少了多少人吃馬嚼,這不就節流下一大筆嗎?

問題之在於,眼下能不能造出來?

想法雖好,不確定因素卻很大。

黃子澄,徐增壽,朱允熥陷入沉默,各自有所盤算,相較於將重心落在造船上的三人,郭清則在注意力落在食品加工上。

“能量!”

郭清手指微彈紙面,“食品加工的確是一方向,但想要做好這一塊,其中所需做的文章不少!

不亞於新建一套知識體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朱允熥混的,後世詞彙的接受量自然少不了。

朱允熥所編繪的初級•格物一書,就記載了熱量,能量,功,的資訊與公式,主抓教育郭清有空也會翻閱一下,只是不曾想過,人吃飯的問題,能與熱量,能量關聯起來。

若真能關聯的話……

那軍需補給,便可向高熱量方向發展,等同重量的下,以高熱量食品的供給,壓縮食品的體積,這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思路。

只是思路只明確方向了!

內裡的文章不少,最好是能估測出每一種食物的具體能量,與人體接受程度。

“食品加工這一塊,卻是需要經大量的實驗驗證,方能保障軍需供給的穩定,好在我們有時間,可以一一實驗,組合!”

朱允熥肯定道。

“這場實驗,我覺得可以讓鴻學生來做,設定若干小組,以日,旬,月,季為週期進行實驗,多設參照組,最終匯總,然後進行組合排列,最佳化各類軍需食品,尤其是在口感上!”郭清笑道。

“你來負責和熬了!”

有了四年緩和,朱允熥在郭清等人面前,無需再事事解釋,很多東西一點便透,事情做起來也就順當!

兩大方向確定,後續不好揣測,自然也不需多談,做了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