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五日,李曄在貞觀殿召見了張存敬等人。

曾經互相的死敵,如今竟然坐在一堂,暢聊天下的未來。

孔緯、王摶、崔胤、陸扆、孫偓、劉崇望、高克禮、顧弘文、丁士良等南衙北司長官和翰林學士崔遠陪同,張存敬沒有說太多話,只是觀察李曄的一言一行,在心裡暗暗記錄。

皇帝雖然才二十五歲,但舉止卻非常穩重。

端莊大方,溫爾文雅,眼神凌厲,面帶笑意,工於心計,這是個有野心的皇帝。

張存敬記下。

這位皇帝雖然殺人不眨眼,但每每說到天下百姓,他的眼睛裡總會放出光芒,眼神和語氣也會變得溫柔很多,這應該就是皇帝最後的溫柔了吧,看來這是一位心懷蒼生的皇帝。

張存敬記下。

朝野盛傳皇帝猜忌多疑,但他確實捨得放權,似乎無所顧忌,每每看向近臣,無論是北司中官還是南衙宰相,他的臉上總是帶著一絲澹澹的笑意,好像他們真的親如一家人。

張存敬記下。

儘管這個暴君在戰場上殺了汴宋十萬兒郎,張存敬卻找不到理由反駁。

成王敗寇,贏了就是聖人。

皇帝講了他的降稅減賦大計,囂張放話要永免天下田賦,還說等到天下太平後,要給困難老百姓發放補助,他承諾在現行的稅率上十年不加派,還表示將來要在全國範圍內疏通官道、驛站、運河,還要大興水利、鹽鐵、學校,還要剿滅全國麻匪,還要光復安西故土。

解救化外唐兒,再次打通絲綢之路。

……

皇帝很囂張,說是將來要做到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工做。

大唐子民出國遠行經商,背後會有強大的朝廷為他們撐腰,唐兒不會是任何人的奴隸。

桂管、邕管、容管都要屯田,嶺南、安南、靜海還要開荒。

關於天下鎮帥,皇帝也表明了態度。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入朝為官則高位以待,割據一地則屠城滅國,殺到世間無人敢稱尊。

至於被俘虜的丁會,皇帝表示可以酌情免除死罪。

關於汴州文武百官和十萬將士,除去李振這一批勳貴世家子弟,其他人他都可以開恩,但是也說了,宣武十都衙軍都是丙級戰犯,按律都要剃髮刺配黔中,舉家流放嶺南開荒。

汴州衙內想要清白做人,那就拿功勞來換,或者找人頂替。

比如,魏府牙兵。

至於汴州大將,葛從周、王彥章、氏叔琮、王重允、李思安、楊師厚、劉知俊、李重允、鄧季筠、李儻、朱珍、朱友倫、朱友諒等人,死罪能免,活罪難逃,將來要入朝聽調。

龐師古、牛存節、胡真、夏侯明一干已經戰死的將領,皇帝表示不再追罪家人,準其家人把他們的遺體迎回故鄉安葬,至於張存敬和他求情的那個皇甫麟,皇帝不再追罪。

張存敬一一記下。

末了,張存敬只說了一句話。

“皇帝聖明!”

短短的一句話,包含的資訊量太大。

這話一出,孔緯、王摶、劉崇望都放心了。

他們都知道,張存敬絕不是僅僅因為皇帝說的那些話而說出這句話的,而是因為他在洛陽的這些天所親眼見到的世道之變,才讓他說出這四個字的,汴州和長安,從此和解。

中原止戈,天下幸甚。

最後,張存敬代表宣武將士答應朝廷一起北伐。

魏博、盧龍、天平、兗海,甚至是河東。

但他謝絕了皇帝的一切封賞,隨後昂首挺胸走出了紫微宮。

“無功不受祿,請聖人把扶風郡公給臣留著。”

“一年之內,不,半年之內,臣為聖人討滅魏博。”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