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登封元年二年十月十一,虎牢關。

巍峨關樓之下,滎陽原野直通洛陽,往事越千年,滎陽見證了一段又一段歷史,只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沒有風花雪月,只有金戈鐵馬,只有鐵與血,才能配得上它的雄姿氣魄。

公元前209年,起義軍領袖吳廣戰死滎陽。

公元前204年,漢太祖與西楚霸王在此爆發惡戰。

公元191年,初平元年春,魏武帝曹操進抵滎陽征討董卓。

公元317年,前趙漢昭武帝劉聰進攻滎陽,與東晉河內諸軍在此決戰。

公元620年,唐太宗李世民帶刀出滎陽,於虎牢關重創鄭夏聯軍,生擒竇建德。

千金募戰士,萬人築高樓。何時青天月,再照漢家樓?

不久之後,這裡又將見證另一段歷史。

五匹健馬馱著五個漢子,站在一處山岡之上,出神地看著遠處的滎陽原野,其中一人指著山下的官軍大營,操著一口汴音意氣風發道:“大哥覺得我們多久能攻下成皋官軍?”

被稱作大哥的男子相貌英武,約二十七八歲,神色語氣卻如一個久經風霜的老人。

朱友文,朱溫養子。

風姿美好,好學健談,文才過人,武功赫赫。

朱溫外出親征之時,一般是他擔任度支鹽鐵製置使負責後勤。

說話那人頓了頓,又道:“象先昨天又去勸父王退兵了,同去的還有朱友裕。”

說話的這個是朱友恭,也是朱溫養子,十五歲投軍,戰陳州、攻陳州、伐鄆州,今年剛滿二十四歲,已是戰功赫赫,官拜潁州刺史,職諸軍都指揮使,兼左開道衙內都知兵馬使。

聽到朱友恭說到袁象先,朱友文頓時一陣尷尬,嘆息道:“二弟善於耍小聰明,卻不知道心術大勢,象先天性柔弱,所以畏懼朝廷,你放心好了,我回去定然會說服象先的。”

朱友恭點點頭,又看了一眼官軍大營外面那些斥候哨探。

“退兵?我鄭汴鐵騎,不給那昏君一點顏色看看,怎麼能退兵?”

“洛陽,潼關,長安!”

……

太平登封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大明宮。

李文博匆匆步入朱雀門,沿著承天街直奔丹鳳門。

這些日子他一直在求見李曄,忙得起火的昏君哪裡顧得上他。

如今汴軍距離洛陽越來越近,神策軍出征的日子就快到了,他只好過來拜見淑妃,希望淑妃能牽線搭橋,讓他有覲見李曄表決心的機會,然後再討要些兵馬和科班文官武將。

顯然,還是失敗了。

淑妃說,皇帝正在延英殿與群臣商討軍政。

李文博無語凝噎,對準淑妃鄭重一拜,正色道:“臣弟料定朱溫半月之內必出虎牢關,到時不論有無友軍,臣弟自會第一個帶兵與之血戰!天德軍可用之士不多,唯五千而已。”

“一寸山河一寸血,臣弟就用這五千將士,為皇兄守住那五千寸山河!”

“請嫂子轉告皇兄,若臣弟不幸殉國,請皇兄記得曾有過臣這麼一個十三弟!”

屏風後面,何芳舞驀然一怔,深深看了李文博一眼。

......

太平登封元年冬月初一,茫茫雪夜。

洛陽東南三百里之外,中嶽嵩山腳下官軍上關樓要隘,東臺瞭望塔上,幾個褪了色的大燈籠在呼嘯可怖的朔風暴雪中來回搖晃,昏暗的火光忽隱忽現,像是隨時要熄滅一般。

嵩山上關樓是環洛陽防禦帶中最重要的關口之一,當年諸葛爽整頓洛陽防務的時候,在古樓的基礎上重新修繕了墩堡、城牆、新寨、烽火臺、觀察塔、又引潁水過來做護城河。

雖然很堅固,但由於唐末戰亂頻發,黃巢、孫儒、楊復光、李克用等部都曾攻陷這裡,造成的破壞很大,接手洛陽的張全義無心花錢修繕,所以上關樓的很多功能早已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