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宮是皇家老道觀,也是唐朝皇帝的思過崖,李曄已在此齋戒十日,戒色戒葷養性,白天齋禮讀書自省,晚上批閱奏摺,神色不似往日凝重,喜怒無常的情緒也平和了許多。

齋戒也不是作態,初五,淑妃來太清宮,皇帝隔簾相見,初六,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河東夫人來到,等了一整天,皇帝拒不相見,最後無奈返宮,初七,賢妃劉疑來,還是不見。

這三個女人都見不到,其他妃嬪就更不能了。

至於朝廷,能見到皇帝的也只有六宰相和八舍人。

反省期間,皇帝寫了不少佳作。

比如《亭中記》第一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臣。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微斯人,吾誰與歸?”

起居官一邊記,一邊默讀背誦下來。

七月十一拂曉,李曄照常早起,草草吃了兩口飯,又開始了新的一天功課,先是照例練了半個時辰的字,然後前往柳雲臺聽課,老師是司空圖等翰林院大學問,課業內容以本朝實錄與前朝國史及歷代文宗為主,另外不少先朝宰相的成名奏章和個人著作也在學習之列。

比如房玄齡、長孫無忌、姚崇、張說、元載、李泌,再比如楊炎、裴度、劉晏、李吉甫、李德裕、陸贄、白敏中、鄭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借古鑑今,希圖皇帝有所思。

翰林學士講,李曄靜靜聽。

史書上輕輕翻過的一頁,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每覽前人,未嘗不臨文嗟悼。

上午兩個時辰的課業結束後,皇帝與司空圖等翰林院文官共進午餐,吃完飯,李曄睡了半個時辰,然後繼續上課,又是兩個時辰,等上完一天的課,已是日薄西山之時,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司空圖等人辭別皇帝回官衙,背影漸漸消失在黃昏暮色中的竹林小道。

用過晚餐,暮色降臨。

裴貞一擅劍法,也多次建議李曄略習武功,不求成為高手,能強身健體就行,但國事一直很多,平定李茂貞叛亂,招討吳自在,惡戰王建,收服外宅郎君,重組兩川政府,決斷兩川大小善後事宜,選派御史入川巡視,改編山南、鳳翔、涇原、奉天、鎮國等十一鎮軍隊。

之後,科舉擴招,田戶大統計,全面巡察京兆府。

與此同時,關東也不安定。

每天處理完政務,身心俱疲的李曄哪還有心思健身。

作為皇帝,即使要強身健體,其中也是有講究的,李曄要是在宮裡跑步,在含元殿做俯臥撐,做出這等非人君所為的奇怪舉動,言官們的諫表第二天就會像雪片一般飛到他的案頭。

在這個時代,流行的是刀劍騎槊射。

齋戒的日子裡,皇帝終於下定決心健身了。

不為別的,就為了有本錢享受封建帝王的腐敗生活。

皇帝要練武,教頭自然得是親信,李忠國教騎射,裴進負責刀法劍術,神策軍虞候劉過教馬步槊,天威左使武成策教拳腳功夫,只是短短十天,皇帝就被練服了,心中**盡去。

人只要累了,也就不會想那事了。

“戒色的第十一天,繼續堅持。”

李曄默語兩句,穿戴好兜鍪甲冑,然後拿起木劍橫在眉前,照例先跟裴進比劍,裴進亦手持木劍,君臣二人轉了一圈,李曄率先動手,前腳邁進一步,雙手持劍直刺裴進眉心。

裴進側頭避閃,右手一轉,以劍擋劍,再一個鷂子翻身,翻將到李曄左側,左手一把扣住李曄手腕,李曄掙扎,卻動彈不得絲毫,不由一笑,讚歎道:“好功夫!”

罷,李曄一招靈蛇斗轉,意欲將手掙脫出來。

這招極為巧妙,是李忠國教給他的。

當然,在裴進這裡,李曄再是精妙的招數也只是花架子,不過裴進自然不會與他來真的,微微一笑,又故作訝色,很配合地鬆了手,便讓李曄掙脫了,同時又讚道:“好手段!”

李曄哈哈一笑,回劍在眉:“再來,看劍!”

話音落地,木劍遞出,朝裴進右肩刺來,裴進輕輕一側,輕描淡寫避開這一劍,李曄卻因為用力過猛打了一個趔趄,李曄打的興起,站定後又一劍劈來,裴進只好陪著皇帝玩。

左躲右閃,與他過了十幾招。

不過只是躲閃,不發起攻勢。

看玩得差不多了,見李曄又一劍刺來,裴進這次慢了一拍,胸口登時中劍,當即捂著胸口後退了兩步,棄劍投降道:“陛下天人之姿,劍法一日千里,臣不及也,甘拜下風!”

李曄大汗淋漓,意猶未盡的收了木劍。

白天讀書上課,晚上處理國事,空當練武戒色。

雖然枯燥乏味,皇帝樂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