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變法(第1/4頁)
章節報錯
均田滅佛,編戶齊民,重訂戶等,恢復兩稅,成了唐帝國這一年的頭等大事,為順利推行新政,李曄展現出了一個君主的鐵腕和高瞻遠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組內閣。
定初三年二月二十四,狀元韓偓結束秘書省實習,調任到中書省,升任起居舍人,薛鑑弘、歸黯、喻坦之、崔遠拜翰林學士,高及深、王贊、鄭熙、蘇檢入職門下,陸賀群、唐求事尚書,奏對延英殿,並佐宰相與諸中書舍人判事。
這麼一來,外朝形成了以杜讓能、劉崇望、韓正、柳璨、崔胤、楊涉為首的六核時代,參與延英殿內閣決策的重臣則在宰相和中書舍人的基礎上增加了十一位常科進士新秀。
至此,中央領導班子再擴大,規模增至十七人。
定初三年三月初一,內閣剛剛組建完畢,李曄就頒佈敕令,宣佈開啟風俗,本屆風俗以次相劉崇望為主持,吏部尚書柳璨與御史中丞裴樞為副主持,中書舍人高蟾、鄭昌圖、趙崇、起居舍人韓偓及司勳與考功等有司官員輔佐。
為了保證效率和監察質量,唐朝巡按有兩項政策,一是巡視官員不固定,因人因事隨機任免,二是建立了更加完備的六察法,具體規定了監察內容,根據結果進行獎懲,出京御史大多也由皇帝直接授意,權位之高甚至能左右官員仕途。
從頻率來看,御史每年分兩次出巡,春天稱風俗,秋天稱廉察,無論是風俗還是廉查,在往年都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是秋後算賬的時候,任何得罪過掌控本次風廉派系的官員都將遭到殘酷的政治報復,輕則貶官罷職,重則下獄問罪。
樑子深的,被貶去海南也有可能,至於什麼時候把人找回來,一般要等個十幾二十年,運氣好了有新帝登基了,那麼也會被提前召回,這回李曄的動機很明顯,那就是用殘酷的風俗廉察為即將推行的新政開道,反對變法的官員必須下臺,要麼乖乖執行朝廷的決議,要麼就去嶺南安南海南上班。
定初三年三月初九,楊花落儘子規啼。
在李曄的強力支援下,在六位宰相殫精竭慮的謀劃下,會同韓偓、薛鑑弘、歸黯、喻坦之、高蟾、趙崇、王贊、鄭熙、崔遠等閣臣,經近十天的反覆討論、修改、整理,總計十八條一百七十九則的《敕令整頓吏賦田寺四治新政》終於定稿。
初十,延英殿內閣表決透過。
次日,李曄在紫宸殿頒佈敕令,宣佈變法。
均田滅佛、編戶齊民、重訂戶等這三項政策已在京兆府和南直隸部分地區結束試點,效果非常不錯,這回要全面推廣到東川、西川、隴右、鳳翔、關內、京畿、河中、黔中。
敕令日行五百里,很快傳遍治下各道。
朝野震驚,南國轟動。
鄉野田間的百姓聽到這個訊息,無不目瞪口呆,根本不敢相信,甚至縣衙貼出告示,里正挨家挨戶通知之後,還是有很多人不信,朝廷免了一年的農稅提留,佔地、叫賣、曲引、白醋、上河、甲貼等苛捐雜稅也全都免了,而且皇帝還下令,非中央複審同意,各地州縣的大小官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百姓攤派任何名目的稅賦,不得對老百姓徵發任何名目的徭役。
這不可能!
天下這麼大,皇帝能管到每個縣嗎?
“乖乖,漢文帝轉世了啊。”
還有,什麼叫無田者登記造冊,然後等待授田?
據里正說,好像是要讓官府把荒廢的公廨田和職分田拿出來,賣給咱們這些赤腳莊稼漢,買地的錢還可以分十年期付,而且萬一出了天災人禍還不起,朝廷還可以幫咱們代還。
乖乖,真有這麼好的事?
一年只要交區區二百斤糧,交夠十年一畝地就歸咱?
這怎麼可能?
李曄表示,這是真的。
與其讓官府自己招租,不如把公職田賣給老百姓,簡化流程,減少中間剝削,消除官吏的可操作性,刺激百姓生產積極性,然後用老百姓每年繳納的買地糧支付當地官吏的俸祿。
公廨田收入本用於地方官府日常經費,現在也取消了,根據新政律,此後各州縣的日常經費由刺史和縣令在每年十月之前完成財政預算,然後報送行省獲准,由轉運府專項撥款。
這下好了,州縣官府的財路斷了。
“乖乖,皇上他老人家對官人們也太狠了。”
還有,丁稅為什麼也取消了?
沒了丁稅,朝廷一年得少收多少錢啊!
皇帝表示,你們不用擔心,朝廷收入只會變多。
新政規定,定初三年三月初九以後廢除丁稅,也就是所謂的人頭稅,此後人頭稅與地稅合併,官府按戶主名下的田地畝數進行徵收,有多少地就按稅率交多少畝地的稅。
“哈哈哈,有好日子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