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國面露難色,李曄知道他在想什麼。

這傢伙和劉過有舊怨,在李忠國看來,讓劉過與他同行,完全是給他找麻煩。

不過這正是李曄讓劉過隨他去山南的緣故,劉過可以掣肘李忠國,但為了防止劉過尋釁滋事,故意找李忠國的麻煩,導致軍事不順,李曄又讓武成策隨行,以壓制劉過。

劉過克李忠國,武成策克劉過,李忠國克武成策,很合適。

為君者,最忌偏信,即使這個人是郭子儀。

權欲是發展的,野心是長出來的,到了一定程度,即使本人不想反,也不得不反。

見李曄沒有改口的打算,李忠國只得起身謝恩,拱手保證道:“臣謝陛下信任,臣一定為朝廷保住山南,不辜負陛下和朝廷的殷殷期盼。”

武成策和劉過也起身謝恩領命,表示回去之後立刻交接手頭事務,整軍集糧備戰。

李曄又對李忠國允諾說,只要你能守住山南,讓楊守亮活著回朝,朝廷就會給你升官賜爵,伯侯都不是問題,至於妻子何寧,你也不用擔心,朕會讓淑妃把她接到宮裡住。

名為解除後顧之憂,實則以為人質威脅。

對於這等好色的多情種子,把他心愛之人扣在手上,比什麼威脅手段都好使。

“臣遵旨。”

李忠國也明白李曄這些安排是為了制衡他,但身為人臣的他只有遵命,畢竟他沒有跟李曄談條件的底氣,李曄能殺掉楊復恭,當然也能輕鬆除掉他。

李忠國可不認為,僅憑他手下的一萬多天威軍就能控制長安朝廷,而且他也沒這個膽子。

“朕記憶無錯的話,秋白今年應該滿九歲了,秋月今年也七歲了,雖然是女兒身,但學不可以已,是故朕打算把她們接到內文學館讀書,不知忠國意下如何?”

李曄話鋒一轉,說到李忠國的兩個女兒身上。

李忠沒想到皇帝還知道自家兩個女兒的名字,心下直是備受感動,連忙伏惟在地叩頭道:“臣替卑女叩謝吾皇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忠國也聽說過這個內文學館,據說是隸屬於中書省的,類似於培養士子的翰林院,專門用來培養高階女官,不但能結識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還有很多機會見到皇帝。

若是兩個女兒能夠進到內文學館讀書,將來入宮為妃也說不定。

在這個時空,李忠國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昭宗賦予了諸多恩寵,和朝臣也沒什麼聯絡。

雖然李忠國並不在意這兩個女兒,但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抓住機會為女兒鋪路,兩個女兒但凡有一個能被皇帝臨幸,那他就跟著飛黃騰達了。

當今天子目前並無子嗣,要是自己的女兒為皇帝誕下子嗣,外孫被立為皇太子也是有可能的,雖然秋白和秋月都還小,但事情總是說不定的,先送進宮搶佔機會再說。

李忠國本就在考慮與京城權貴聯姻,卻沒想到今天會有這麼一個好機會主動送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