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殿本名集仙,開元初年,玄宗有一次來集仙殿坐了一會兒,看著滿殿的丹爐和神像,突然感慨道:“天人飄渺,長生不可期,朕才不信這些。”

一通感慨完了,馬上下旨改集仙為集賢,滿朝文武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山呼萬歲。

可人總是會變的,前半生英明鐵血的玄宗到了開元末變得昏庸浪漫,對長生不死這類虛無縹緲的事也改變了態度,從開始的叱責變為擁護。

在此之前,玄宗的姑姑太平公主率先出家為道,開創了皇族公主當道姑的先河,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這兩個玄宗的親妹妹也去了蜀中深山修道,終生不再還俗,玄宗的女兒楚國公主也在安史之亂之後做了道姑。

受這些人影響,加上丹臺真人事件和馬嵬驛兵變造成的巨大影響,超脫紅塵的玄宗撲向了神仙的懷抱,一心得道飛昇,可最終卻是孤獨的死在了偏殿。

但自此以後,皇帝尋仙問道的風氣不但沒有消弭,反而愈發濃厚,上清宗司馬承楨成為御前大道士,總管煉丹事宜,茅山、嵩山、終南山這些地方也設立了道場和御用煉丹殿。

金丹毒死了五位唐朝皇帝后,火藥這個東西也被道士發現了。

但道士並沒有認識到火藥的巨大威力,反而研究出伏火之法來規避丹爐爆炸,並調整硝石、硫黃等煉丹原料的比例,又嘗試尋找其他東西代替木炭作為丹爐燃料。

等到火藥被大規模用於軍事層面,時間已經來到了宋代。

李曄今天來這裡,目的正是想看看集賢殿是否還具備煉丹和試驗火焰的功能,但最終還是失望不已,黃巢攻入長安後,大明宮遭到極大破壞,集賢殿也破爛得不行了。

之前杜讓能建議修繕,李曄考慮到朝廷財政赤字太大,就拒絕了這項建議。

李曄問近侍高克禮道:“內中諸殿,可還有適合煉丹的地方?”

高克連臉色大變,陛下這是要效仿歷代求長生不死?那金丹根本就是毒藥啊,要是宰相們知道我引誘皇帝做這種事,我就死定了,不行,不能說。

李曄皺眉道:“朕問你話,你何故不言,耳朵聾是嗎?”

“奴婢不敢!”

高克禮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叩首顫聲道:“陛下神武之主,奴婢不敢教唆陛下問道。”

“朕沒說要問道求仙,你只需說個適合煉丹且不會輕易讓人發現的隱秘地方即可。”

高克禮心一橫,咬牙道:“龍首原下偏僻,而且還有一座宮殿供陛下居住。”

“龍首殿?”

“正是,外面有好幾個丹爐,都是歷代先帝留下的,廢棄很久了。”

李曄大喜,當即命令起行,高克禮無奈,只得召集一群太監宮女帶皇帝過去。

誠如高克禮所言,李曄也不敢讓劉崇望等人知道這事,無論李曄怎麼解釋,他們都不會理解李曄煉丹的真正目的,只會拿憲宗皇帝等人被毒死的例子來告誡李曄不要求仙。

要是李曄不聽,還要執意做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朝臣難免失望,李曄不想變成臣工口中的昏君,畢竟自己還要靠他們去執行自己的政策。

為君難,為臣不易,雙方合作共贏是最好的。

龍首原又叫龍首山,傳說古時有黑龍自長安縣樊川蜿蜒北行到渭河飲水,行跡便化為龍首原,因西端從渭河邊突兀而起,勢如龍首而得名。

秦漢以來,龍首原多次被選為宮殿基址,秦興樂宮、漢未央宮皆是倚龍首原北坡面建造,及至隋唐,長安城遷到龍首原以南,大明宮宮殿群則坐北朝南建在龍首原上。

以龍首原為界,漢長安和唐長安分鎮南北。

從今朝長安來看,龍首原則處於大明宮西側,往東有太和門通宮外,太和門外原本是龍武諸軍辦事機構所在,但隨著北衙軍式微,這裡已經不駐軍了,衙門也早就遷走了。

站在高樓上望了一會兒,可以看到長安城部分割槽域。

李曄大概能判斷出,龍首原所在應該是後世西安市未央、新城、蓮湖三區的交界處,再具體一些的話,大概則是未央路和北關正街的交界處,西安地鐵二號線龍首原站點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