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同步的呼喝聲傳遍大殿,從現在開始,李曄就是唐王朝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了。

“平身。”

李曄單手虛抬,吩咐旁邊的黃門內侍太監:“宣旨。”

太監唱道:“樞密使、左神策軍中尉、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魏國公、忠貞啟聖定國功臣楊氏復恭,忠良克謹,奇謀善斷,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加食邑三百戶,以示朕懷。”

“吏部員外郎、翰林學士、諫議大夫劉崇望,賢良方正,與國有功,拜兵部尚書、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忠侯。”

這是一封沒有經過三省校對的中旨,李曄沒有像原昭宗那樣做,而是暫時空缺了金吾衛上將軍的職位,以防楊復恭掌握南衙兵權,導致徹底做大,無人可制。

將南衙軍權留在文官手裡,同時提拔劉崇望進政事堂行宰相事,讓他們去吸引楊復恭目光。

封賞劉崇望,是因為李曄知道的昭宗朝名人那麼幾個,現在能想到的且可靠的只有劉崇望一個,至於其他人,李曄的策略是不主動,多觀察。

儀式結束後,楊復恭親自率神策軍士兵護送李曄返回含元殿,一番叮囑告誡後,楊復恭離去。

“從今以後就要在含元殿常住了。”

李曄心裡默默一嘆,對身後的宦官用人吩咐道:“召劉崇望來見朕。”

李曄說完,侍候的這名宦官立刻就去找劉崇望了,李曄則進了內殿,脫下厚大臃腫的朝服,換上了輕鬆的常服,然後靜候劉崇望。

為了確保自己儀容儀表不顯得邋遢,李曄特地吩咐侍奉的宦官取來了青銅鏡。

對著鏡子照了一下,鏡子裡的是一個清秀男子,長長的黑髮冠起,面部瘦削,沒有咄咄逼人的威勢,頗具謫仙氣質,極具天家風範。

一個時辰後,先前派出的近侍跑了進來:“大家,兵部尚書劉崇望至。”

這句話的威力,宛如落水即將溺亡的人忽然抓住了繩索,立刻轉移了李曄的注意力。

李曄身軀動了動,激動地說不出話,還好身旁的近侍伶俐,忙回頭說道:“快請!”

李曄不由得回頭看了這個人一眼,三十多歲,面黑微胖,雙目眯著,個子不高,看上去平平無奇,卻是個有眼色敢擔待的宦官。

“告訴朕,你叫什麼名字。”

“回大家的話,奴婢劉季述。”

劉季述!

李曄心中震驚,面上卻平靜道:“哪個劉季述?”

劉季述不知何故,趕忙跪地叩首,恭敬答道:“回大家的話,奴婢是內侍省內侍監劉季述。”

歷史上,長安朝廷失控固然有昭宗無能的原因,但讓昭宗變成李茂貞和朱溫掌上玩物的導火索卻是劉季述和王仲先等人合謀廢黜昭宗的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