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述等人被殺後,昭宗復位。

一邊是對宦官深惡痛絕的文武群臣,恨不得殺光所有閹人,一邊是失落擔憂的宦官,為自己的生死安危而惶恐不安,雙方都需要皇帝表態,可到底要鬧哪樣?

昭宗消弭不了雙方的仇恨,兩派只得各找靠山,宦官找來昭宗剋星李茂貞,後來李茂貞乾脆學人把皇帝搶到鳳翔去了。

朝臣眼見皇帝被擄走,哪裡忍得住?對閹人愈發恨之入骨,宰相崔胤咬牙切齒,找來了李茂貞剋星朱溫,至此中央內部的鬥爭終是把方鎮勢力引了進來。

長安政局徹底崩潰,有昭宗無能的原因,但劉季述發動政變是直接導火索!

看見皇帝神情古怪,劉季述很是不解。

李曄即位之前,劉季述沒跟他見過面,雙方也根本不認識。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心裡如是感嘆了一句,李曄不動聲色道:“朕聽先帝提起過你,倒是個忠心的奴才。”

劉季述狂喜,萬萬沒想到大家聽說過自己,看來自己要飛黃騰達了。

李曄正準備問一問劉季述,一陣腳步聲卻傳入了耳中,一個老頭在近侍的陪同下入內。

看上去臨近古稀,面目清瘦,眉宇間暗含憂慮,神情很是堅毅,身上穿著唐代高層官員的制式官袍,步伐不緊不慢,寥寥鬍鬚為其平添了幾分威嚴。

看到皇帝,劉崇滿是血絲的雙眼流露出欣喜,人也精神了許多。

“臣劉崇望,見駕。”

說著就要對李曄行三叩九跪大禮,李曄伸手虛抬,吩咐劉季述賜座,看著眼前這人,李曄腦袋轉得飛快,回憶了關於劉崇望的記載。

“劉崇望,字希徒,及進士第,宣歙王凝闢轉運巡官。崔安潛帥許及劍南,崇望昆弟四人同幕府,世以為才。”

這是新唐書主編歐陽修對其的描述,而且對其單獨列了傳,劉崇望確實也有本事,中進士後升官如坐火箭,短短几年就做到了吏部二把手的位子。

之前黃巢作亂時,僖宗到山南避難,王重榮怨恨宦官田令孜,不肯盡職,朝廷就挑選高階使者到河中勸說他,讓他改過自新,劉祟望以諫議大夫持符節前往。

到達後,劉崇望陳述君臣大義,王重榮感動不已,表示順服,願意誅賊效命朝廷。

雖然有李克用的外在因素,但其僅憑口才就說得蠻橫無理的王重榮涕泗橫流,也是了不起的,李曄很高興,劉崇望能力越強,剷除楊復恭的程序就可以更快。

李曄坐正,屏退左右,對劉崇望道:“奸賊家奴竊命,方鎮割據稱雄,國勢江河日下,然朕志猶未已,欲效憲宣先帝恢復祖業,重振河山,卿謂計將安出?”

話音落地,劉崇望的雙眼中迸發出神采,呆滯許久,說不出話來。

他生於唐文宗開成三年,年輕的時候正是會昌、大中時節,經歷了武宣二帝中興的時代,好景不長,黃巢席捲天下時,宗廟幾近傾倒,他一度以為大唐就要……

如今的國家,上有權閹楊復恭把持朝政,下有李克用、秦宗權等賊子割據,戰亂不休,民不聊生,號令不出關內,風雨飄搖的形勢常常這個四朝老臣暗自垂淚。

哀莫大於心死,心灰意冷的劉崇望原本打算新帝即位後就乞骸骨回鄉養老,今日被召對也是他沒想到的,可更讓他震驚的是皇帝那幾句話。

“然朕志猶未已,欲效憲宣先帝恢復祖業,重振河山,君謂計將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