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為了將來不吃虧(第1/3頁)
章節報錯
鳳窩堡工業區現在就是一個繁華的城鎮,雖然規模小了一點。
六十平方公里的面積,每年創造出的上千億元的產值,堪稱神奇。
而鳳窩堡村就是這個袖珍城市的中心,這裡的一切都是從鳳窩堡一個叫黃嶺村的小村子開始的。
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人均年收入不足三百元的貧困村子。
那時候,人們吃著粗茶淡飯,穿著破衣爛衫,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直到八五年秋天,一個從部隊轉業的青年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下面就請威來集團的總經理江宇先生談一談他是怎麼帶領鳳窩堡人脫貧致富的。
這是電視裡放的一個紀錄片,正是江家吃晚飯的時候。
這是電視臺前些日子對江宇進行的一次採訪後編輯的。
對於新聞媒體的採訪,江宇一向是敬而遠之的。
除非逼不得已,通常情況下,他幾乎不接受媒體的採訪。
但是這次省臺來採訪,而且主要是和抗擊洪水有關,他就只能硬著頭皮接受採訪了。
威來集團捐了十億賑災款的事情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
省臺就找上門,錄製了這麼一期節目。
看到這期節目的人非常多。
步向前也有幸看到了這期節目。
他和單衛剛從北來到鳳窩堡,在江宇辦公室,電視里正在重放遼省電視臺的節目。
「步大哥!你們要什麼貨,打個電話過來就行了,沒必要親自來,來回耽誤時間不說,還多花不少錢。」
步向前和單衛去年也就這麼個時候,一人弄了一款車回去賣。
起初賣的不好也不算壞。
反正每個月都能賣個三臺舞臺出去,賺個吃飯錢兒可以夠了。
他們第一批一人提了十幾輛車回去,一直賣到快過年了也沒賣完。
就在他們以為這個買賣水土不服的時候,毛子那邊卻突來生意了。
普吉列夫和久加諾夫一人弄了一輛皮卡回去玩。
原蘇聯別看屬於工業強國,但是在汽車製造上也就那麼回事兒。
商用車上在八九十年代還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站在乘用車方面也就一塌糊塗了。
當時它們造的像什麼伏爾加,拉達,莫斯科人等車,其實原車也都不是他們自己研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