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就不做了麼?”

“朕今天留你,可不是聽你畏難訴苦。

“你是兵部尚書,若是從京營著手,能大力整頓,組織起一支直接受朕指揮的精兵,那此事便成功一半。”

朱由簡目光炯炯地盯著王在晉,看他對此作何反應。

王在晉苦笑了一下。

整頓京營?

這談何容易。

自成化以後,大明多少皇帝,多少大臣想要整頓京營,結果都收效甚微。

正德帝曾嘗試提高武官地位,不惜自封大將軍,還調邊軍來與京營輪替,重振武備。

可正德在文官和民間的輿論裡卻被抹黑成了一個荒唐天子。

最後不明不白落水生病而死。

其後,精明如嘉靖,能幹如張居正,對這廢弛已極的京營,也都折騰過,可惜都是表面功夫。

眼前這少年天子,雄心勃勃,一上來就想讓自己整頓京營。

這等於是把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交給了自己。

可是王在晉抬眼一看皇帝,那炯炯目光,殷切期盼的眼神,推辭的話又說不出口。

畢竟這說起來確實是兵部分內職責。

要是連護衛京師的京營都整頓不了,那自己有何臉面當這個兵部尚書。

遲疑良久,王在晉終於硬著頭皮道:

“陛下既然如此吩咐,微臣自當竭力一試,盡忠圖報”。

他語氣頗為悲壯,倒似赴湯蹈火,慷慨赴死的模樣。

朱由簡看他這個表情,心中又好氣又好笑:

“至於麼,叫你整頓京營,倒像是讓你親自上前線打仗一樣?”

但隨即想,或許自己真的低估了整頓京營的難度。

否則,為何前世崇禎在位十七年,數次面對兵臨城下的危局,到最後,這京營仍舊是一灘爛泥呢?

在自己想象中,這整頓無非就召集人員,紀律嚴明地進行訓練,誰不服從就砍頭。

把濫竽充數的,全都找出來淘汰掉,選拔新的合格士兵填補。

但看王在晉的表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不過,既然已經吩咐了,那就讓王在晉先去辦。

於是一揮手,說道:

“你下去吧。”

王在晉行禮告退。

朱由簡當然不會這麼天真,把希望都寄託在王在晉身上。

其實他考慮過,眼下自己最容易著手整頓的力量,那還是錦衣衛。

如果能把錦衣衛整訓成一支真正精幹,有強大戰力的精銳軍隊。

那自己這個皇帝才算是有了立足之本,才能在後續的改革中利於不敗之地。

要整頓錦衣衛,不能寄希望於外廷文官,自然也不能寄望於庸碌無能的世襲勳貴。

便是王世德,雖然忠心不二,但能力上也未必行。

他皺眉沉思。

忽然腦中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