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紙面規定,實際上,每到支出緊張之時,各處最先削減扣發的就是宗室祿糧。

“朕查閱過皇祖時期的實錄,有許多地方宗室祿糧被扣發達數十年之久,形同乞丐。上京控訴,便受嚴厲呵斥。若論各藩各宗室實際領取的祿糧,所佔據的朝廷財政比例,實在無足輕重。”

王在晉又點頭,他剛才說宗室祿糧,確實也有點人云亦云的味道。

據他所知,各地藩王形同軟禁囚徒,稍有異動,就會被彈劾受懲。遇到地方官都需點頭哈腰討好。至於藩王之下的宗室地位更低。

官員們很少肯如數發放宗室祿糧的,即便是各地秀才生員,每月領取的廩膳津貼,也都比宗室祿糧更有保證。

大部分官員對此心知肚明。

但一到國家支出困難,還是會有不少官員義憤填膺上書責罵藩王宗室。

反正罵他們,既能討好不明真相的民間百姓,獲取為民請命的好名聲。

又不會擔什麼風險,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朱由簡繼續說道:

“至於先生說的其他原因,遊手之人增多,官員少實幹之才,雖然也不能說全無道理,但都不是根本。”

王在晉終於耐不住了,瞪著眼睛道:

“陛下,那老臣真的有些糊塗了,打建奴如此吃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沒有實行社會軍事化!!”朱由簡脫口而出。

王在晉吃了一驚。

喃喃重複道:“社會軍事化?”

這個概念他第一次聽到。

朱由簡看見王在晉一頭霧水的表情。

心中頓時失笑。

自己不知不覺就把後世名詞給用上了,這王在晉怎麼聽得懂?

他耐心解釋道:

“建虜之所以能以遼東一隅之地,對抗朝廷全國之力,無非就是在其管制下,一切人員、物資的調配都無條件服從建虜的軍事需要。違抗者,格殺勿論。”

“建虜治下,遼東如同一個大軍營。這便是所謂社會軍事化。”

朱由簡這麼一說,王在晉聽明白了。

他心中更驚奇,不知道眼前這個少年皇帝是從哪裡獲得這些觀念。

朱由簡繼續說道:

“而我大明,承平已久。從下到上,都習慣於寬鬆散漫。大量財富任由民間浪費在無用之地,而不能以嚴厲手段徵調。

“朝廷中,有人提議增加稅收,就可能被群起圍攻。”

“可是如今,強敵在外,各地又災害頻仍,旱澇不齊。百姓若是依舊和往時一樣,只想過舒服日子。如此去打建虜,又怎麼能不吃力?”

“要扭轉這種情形,我大明也必須轉入戰時狀態才行。”

王在晉眼睛發亮,他也是個聰明人,很快就領悟了皇帝說的意思。

“微臣有些明白了。國初之所以能大事征伐,並不是當時民間財富比現在更豐裕,無非還是社會軍事化比現在程度更深罷了。

“以朝廷控制的地域,若是能實現陛下說的社會軍事化,滅後金不過如滅螻蟻。”

“至於其他什麼修復宮殿,宗室祿糧,重文輕武之類都不過是枝節問題,”

朱由簡點點頭:“正是如此。只是社會軍事化也有各種弊端。我大明自然無需長期如此,但如今建虜已成大患,至少在消滅建虜之前,應該轉入戰時狀態,官府民間一切活動服從軍事需要。”

王在晉卻又皺起眉頭,面露憂色:

“這說起來容易,可實行起來,卻著實棘手。不說地方上可能激起動亂,就是朝廷內阻力也不小。

“國初太祖和成祖都是自己曾經領兵,在軍中素有威信。

“而現在軍隊的調撥,領餉,將領的選拔升遷都受文官節制,如果眾官群起反對,只怕是萬難推行。”

朱由簡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