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外前線明軍也只有七萬多。

和許多人想象的相反,明軍打建虜,其實一直是寡不敵眾。

就這樣袁崇煥還鼓吹要裁軍。

也正是因為袁崇煥不斷鼓吹裁軍可以省錢,才如此受東林系文官的青睞。

對眼下的大明來說,要支撐一支能在前線作戰,超過十萬的軍隊,都似乎已經到了極限。

難怪皇上要問為什麼打建虜這麼吃力!

王在晉沉吟良久,才開口道:

“大明雖大,需要支出消耗之處也大。

“就如前不久完工的三大殿修復,耗費白銀就達六百多萬兩。

“此外九邊各鎮都需要用兵鎮守,衛所屯田早已廢弛,都需額外開支

“還有藩王宗室人口繁衍,開支日多。若以國初祿糧標準計算,耗費數目也不少。”

朱由簡聽了,嘴角彎起一個弧度,似乎對王在晉的回答不太滿意:“就是這些麼?”

王在晉又思索片刻,答道:

“內地承平日久,風氣轉移,務農之人日少,遊手好閒之人加多,雖貧窮之人也習於奢侈攀比。生產少,消耗多,國家收入自然也就捉襟見肘。

“再有國家重文輕武,科舉選拔之人多長於空談,而少實幹之才。則所支出耗費,又往往難收實效。”

朱由簡聽了,終於忍不住了,連連搖頭:

“先生說了這麼多,以朕看來,都沒說到根本!”

“微臣愚鈍,還請陛下指教”王在晉看見自己說了這麼多,竟然被皇帝一口否定了。不由得有些愕然,又有些不服氣。

他同時也好奇,皇帝還能說出什麼更根本的原因。

朱由簡嘆了口氣:

“先生說支出消耗多。平心而論,我大明現在的支出,比之成祖年間如何?”

王在晉一時張口結舌,這個比較,他倒是從來沒有想過。

過了片刻,才皺眉搖頭道:“這個,恐怕是比不了。”

朱由簡點頭道:

“對啊!成祖年間從一片白地開始,營建紫禁城,這比之現今只是修復三大殿,花費至少也在五倍以上。”

“不僅如此,成祖時期還有造大報恩寺琉璃塔這個奇觀,這花費也不下於建造皇宮。”

“還有營建武當山諸多宮觀,其規模難度只怕還在紫禁城之上,花費又如何。”

“還有二十萬大軍三伐安南,五十萬大軍五次出征漠北,鄭和六下西洋,此皆是耗費巨大。”

王在晉默默點點頭。

朱由簡繼續說道:

“以人口和開墾土地而言,現在比成祖時期,只會遠遠超過。”

王在晉苦笑道:“聽陛下這麼一說,微臣倒也是覺得奇怪了。當今人力物力既然遠勝成祖時期,支出又遠遠比不上成祖,怎麼反而會承受不起?”

朱由簡眉毛輕揚,沒有回答王在晉的問題,繼續說道:

“至於先生說的藩王宗室的祿糧,更不是問題。

“難道先生還不清楚,宗室祿糧,嘉靖時便已改革過。

“不說各支宗室的祿糧標準早已大大下降,大半折鈔。

“而且還實行了定額制。每支藩王管下宗室領取定額。無論人口增加,都在定額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