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欲要稱藩(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後,馬擴擺出一副早知如此的派頭,向耶律回道,“穆節度此番有此作為,也是情有可原,想是他看到貴方偷襲我白溝大軍後,才起了報復之心。
至於說貴國丟失西京道一事,也和我朝扯不上關係,畢竟那時穆節度尚未歸順我朝,此乃他私人舉動。”
聽到這般無恥的話,蕭普賢女都氣笑了,她忍不住反唇相譏道,“宣贊如何說,莫不是那穆栩根本就不聽貴國命令?”
馬擴心下一驚,嘴裡忙不屑道,“看來貴國訊息有些閉塞啊,穆節度早已棄暗投明,更被我家天子看重,要將最疼愛的帝姬許配給他,他豈會有所二心?
說起來,穆節度出身遼東,卻心繫故國,因此不遠萬里投奔大宋,此等情操,著實讓外臣佩服不已。”
由於遼國近幾年來,始終在與金人糾纏不休,以至對宋朝的關注度不夠,再加上有穆栩攻打居庸關之事擺在眼前,也由不得他們不信,所以馬擴此話,還真將耶律淳等人給唬住了。
“那不知貴國需要什麼條件,才願意放過我朝被困人馬?”
見耶律淳總算說到了正事,馬擴不由眼前一亮,當即從懷中掏出國書,親自遞給殿內侍從,讓其轉交給耶律淳。
雖已知曉其上內容,耶律淳還是細看了一遍,思量片刻後,臉色難看道,“對貴國的種種要求,朕要與眾臣商議一番。只是在此之前,希望貴使可以傳信回去,對我方被困大軍能手下留情。”
馬擴故作猶豫半晌,才道,“外臣可以嘗試一番,但具體該如何處置四軍大王等人,自有童宣撫使拿主意。不過只要九大王能早日內附,那想來此事問題不大。”
命人將馬擴送走之後,耶律淳疲憊的往椅上一靠,輕聲說道,“大家都說說吧,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殿內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一人願意在這時候發聲,哪怕先前明確表態反對宋遼和議的蕭普賢女等強硬派,此時也有些啞火。
目前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實在太過棘手。
一方面宋朝大軍近在肘腋,雖有耶律大石等人連勝兩陣之事在前,可誰料形勢卻徒然反轉,讓人迫不及防。
另一方面金國攻勢愈發勐烈,已先後佔據遼國三京,在東北方面張起偌大的天羅地網,就待對燕京做最後一擊,一網打盡遼國君臣。
此外,又有傳言稱,躲在夾山的天祚帝也將來趕這趟渾水,率兵回師燕京。所以,燕京當局實際上要面對和承受三種勢力的壓迫。
耶律淳等待了一會,見無人應答,不禁大感失望,仰天長嘆道,“難道我遼國二百餘年基業,真要斷送在朕得手中不成?”
“陛下,依照目前的態勢,我等若不想亡於金人之手,便只有投降南朝一途,別無二路矣!”
說話之人正是遼國南面官首相李處溫,此人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歷史上促使宋金之盟的馬植表叔。
與馬植一樣,李處溫原非忠君報國之君子,馬植尚在遼朝為官時,兩人關係就十分密切。當時天祚帝當政,兩人深知遼朝國祚將危,便一起商議欲歸宋朝,並且因此而成為莫逆之交。
二人還曾密會於燕京北極廟,捻香瀝酒為誓,相約要一起投宋,將自身和遼朝的江山賣予宋朝,以謀求自家的榮華富貴。
不成想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馬植準備南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宋朝與金國達成盟約,共同夾擊遼國時,意外訊息傳來,穆栩悍然出兵,佔據了遼國西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