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靜方案裡分析的這個價格,顯然是漫天要價的,先把對方的預期利益算一下。顧轍也沒指望對方直接認了,肯定會坐地還錢。

史總也沒讓他失望,他們的人立刻針鋒相對提出了幾個壓價的點:

“不可能這麼算。新技術引入後,必然導致技術擴散、所有同行都不得不降價。哪怕眼鏡行業依然暴利,利潤也不是生產廠家的,而是門店和銷售環節佔大頭。

除非是你們承諾只給我們一家買斷,還要擔保你的技術能長期保持先進、未來十年甚至更久都不會被其他人模仿、超越、研發更好的材料繞過。”

生產技術進步之後,產品肯定是要降價的,不可能還按原價賣。成本降低到30%,出廠價可能也就剩70%~80%了。消費者或許好騙,但經銷商可不好騙。

然後,海昌方面還提出,顧轍給的“從節約成本中抽30%”的比例,他們也不接受,類似行業最多隻有抽20%的——人家法國佬的LNG船(液化天然氣船)技術供應商,也只問全球所有造船廠收造價的5%為技術服務費。

同時,海昌方面還指出:顧轍的專利套餐裡面,似乎還沒包括那種材料的大規模工廠化量產工藝,這些工藝層面的技術,還需要海昌引進之後自行最佳化磨合。

所以將來就算新技術大規模投產,顧轍的研發貢獻最多也就佔大頭,但海昌方面也會有大約一到三成的貢獻。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暫時的結果就是,海昌方面最多隻接受150萬一年的授權費,而且要是獨家授權,不能再授權給其他各方。

海昌方面還反覆強調,根據他們的調查,顧轍研發這項技術的總成本並不高,最多也就60~80萬人民幣的開支而已。

240萬砍到150萬,顧轍心裡其實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方最後的說辭,讓他很不樂意,他也不卑不亢地懟了一句,讓對方尊重他的腦力:

“史總,我的研發成本就不用提了。這關你們什麼事,我就是拍腦門靈光一閃無本生意發明出來的,只要它能創造那麼多價值,那它就值這個價。

當然,150萬一年,也不是不能商量,你們要獨佔授權的話,那就按照20年的專利保護期,一次性買斷好了,我也不多要,150乘20是3000萬,我再打個大點的折扣,只要你們2000萬,就什麼都賣給你們,然後立刻從隱形眼鏡行業抽身,絕不給你們添堵。

以後也保證不在類似賽道研發其他技術賣給你們的競爭對手,或者約定如果我再有研發成果,繼續優先優惠賣給貴公司。”

可惜,顧轍這種賣法,對方顯然不可能同意。

史總終於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哪有一次性賣20年授權的,我們也不能確信你能領先多久,這一行業技術日新月異,說不定過幾年就有更好的技術出現了……我們最多先買兩三年。”

聽了這話,顧轍已經心下雪亮,林靜靜和徐嵩也是暗歎顧哥猜得準:

對方對於每年授權費單價的還價,還是可以接受的。真正的殺手鐧,果然在於“根本沒打算長期給授權費”,就想稍微給幾年錢,然後用別的辦法把顧轍的專利繞過去。

如果真按照150萬一年的單價,只買三到四年的話,那顧轍才收到300萬到450萬——

相比於他60萬的研發成本(包括一臺20幾萬的二手隱形眼鏡離心機,還沒折舊完呢,但也要算到成本里),按說也有五到八倍的利益了。

但顧轍作為重生者,還投入了研發腦力,僅僅賺研發成本七八倍的錢,顯然是不會滿足的。

想不給夠錢就繞過他的人,他肯定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

顧轍聽完這番還價說辭後,不由被氣笑了。好在他很有涵養,別人也聽不出他笑中蘊含的真意。

史總臉色微微一變,沉穩地說:“顧總,有提議可以攤開來講,這有什麼可笑的麼?”

顧轍擺擺手:“我沒笑你們,只是你們今天的表現,讓我聯想到了跟阿三做外貿,他們最喜歡先給你畫個大餅,告訴你有十萬件的天量大單,讓按這個量報價。

報完就石沉大海,過好久後告訴你‘先打樣做個幾百件看看貨,要是行的話馬上真要十萬件’。然後就憑零售的數量、拿到了批發的單價。

你們今天的做派,真是跟阿三一樣沒品,先跟我按獨佔長約侃每年單價,侃完之後又只要兩三年,真是好算計。”

史總也無恥地笑了:“畢竟你這個行業裡,也是剛剛冒出來的,你這個技術,說不定只是偶然所得,誰能保證以後能領先多久?我們這也是正常操作。”

顧轍:“那你要這麼說,我轉頭就去依視路了,反正他們也在魔都——我先來找你們,已經很有誠意了。”

史總:“不管你去不去依視路,我們都不能保證我們用了你的新技術後,依視路能不能因為你的啟發、自研出似是而非的技術。”

顧轍:“所以,你們只買兩三年,是算準了我只有兩年的保密期?我還能行使補正的國內優先權。國際上相比國內也有一年的優先權,而且外國專利局也都是實審前不公開的。

只要我法務操作得當,說了你們是排他掌握原理,就絕對排他。你們要是隻買兩年,那我也懶得保密原理了,18個月一到,我立刻主動申請進入實質審查。到時候依視路也能提前18到30個月知道我的原理。

反正他們有本事就‘受我啟發、另研別的’,沒本事就等你們這邊兩年期滿後,我再賣他們一遍,反正我賺到的總金額絕對不會比今天少。”

史總聽了顧轍這個威脅,也是有點擔憂。畢竟顧轍在獨佔或者排他授權的情況下,儘量延緩原理的公開,就能延緩同行因受啟發而追趕的腳步。

他不得不稍作讓步:“那這樣吧,我們一次性買四年授權,你保證不提前、主動申請實質審查,並且在補正帶來的國內優先權方面,也儘量拖時間充分行使,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