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這麼摳摳縮縮你打發誰呢(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既然你對於你的技術那麼有信心、一直告訴我們‘就算公開了原理,依視路也不太可能因為你的啟發而另研繞過’,那你為什麼還急於一錘子買賣問我們要那麼多錢?你學別人細水長流不好麼?”
對於這一點,顧轍倒是絲毫沒打算掩飾。他甚至知道,只有回答得坦蕩一點,才更能取信於人:
“因為我急於開別的材料科研專案,需要一筆科研資金。我沒空每年一兩百萬一兩百萬地慢慢收。否則,我去找依視路,最終賺到的總授權費,肯定不比找你們低。
只不過,我知道依視路是米國大牌,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很低,不太可能為我特事特辦,也不太看得起初創的技術方案提供商。找他們賣授權,只能走流程、細水長流慢慢拿。”
史總倒是完全沒想到這種可能性,畢竟圈內原先沒聽說過這樣的狂人。
愣了許久,他才一副看戲的表情,點點頭:
“後生可畏啊,年輕人野心很大嘛,真以為材料科學創新,是隨便做幾個實驗、就能蒙出新成果的?居然指望這個行當來快錢。也罷,以你初出茅廬地成績,沒吃過虧,狂一點也可以理解。”
有了這個解釋,他心裡反而踏實了,至少顧轍的“急於脫手”並不像是有什麼別的陰謀。
正如胡爾摩斯所言:當你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後,那麼最後剩下的那種可能,無論看起來多麼不合理,也只能是事實了。
當然,這種涉及至少幾百萬元技術授權費的談判,肯定不是一天能談完的。哪怕顧轍他們今天已經很努力,從上午談到吃晚飯,也只是大致形成了一個意向框架。
具體討價還價,還會持續很久,有些細節到時候還要等對方內部反覆開會、郵件通知。估計過年能達成正式合同,就算很快了。
好在,一整天的努力,顧轍至少摸到了一個底線:如果按照150萬一年、賣3年的授權,那就是450萬入賬。
如果顧轍能用哪個“零售不能按批發價算”的抗辯理由,把價格提回200萬一年、賣滿4年,那就是800萬。
換句話說,400多萬是已經穩了的,後續一倍乃至更多的收益漲幅,要看寒假裡的持續博弈。
另外,因為對方肯買的授權期比較短,顧轍還爭取了一些在“後續研發”方面,對己方比較有利的條件。
他承諾不會再研發其他功能和目的完全相似的專利技術、來覆蓋目前在售的技術。但是如果功能和訴求有區別、追求的效能和現有技術不同,顧轍就可以研發了——這個坑,顧轍顯然是為他的“離心法造美瞳”專利留的。
而這種條款的坑,對方倒也沒在意,因為沒人會覺得研發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的,既然能用這種小讓步換取別的方面的條件,對方也就認了。
最後,顧轍還強調了他與海昌的合作模式,不能是“獨佔授權”,必須明確為“排他授權”,這一點,海昌方面為了“縮短授權購買起步年限”,也一併認了。
獨佔授權和排他授權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授權人自己能不能自用——獨佔就等於是授權期那幾年裡完全轉讓了,只有買家能用,賣家自己也不能用。
而排他授權只是賣家不能再向第三方授權,但賣家自己還是能用的。
這就等於,顧轍以後還是可以自建公司、自營品牌賣新材料製造的離心法隱形眼鏡。而海昌之所以允許他這麼做,也是因為看不起他,覺得這小子又沒有實業經營能力,又沒有渠道,他能做出個屁?
只要別授權給業內成熟企業、而是顧轍自己新成立公司來搞隱形眼鏡,他們根本不怕。
……
當天顧轍一行,和海昌的人足足談到夜裡加班,對方也請他們用了晚宴,送回酒店休息。
顧轍讓人開了一個商務套間,兩個標準間。他自己住套間,兩個女生住一個標準間,徐嵩住另一個標準間。
雖然徐嵩和林靜靜已經確定男女朋友關係了,但顧轍相信他們還是比較傳統的好學生,不至於大一就走到同居。
而顧轍自己住套間,也不是為了享受,純粹是為了公司的商務體面。
次日,一行人又跟海昌方面進行了密集的談判,把討價還價的空間又爭取得寬鬆了一些。
最後留下一堆紛繁複雜的細節,讓對方內部慢慢開會討論。
顧轍他們簽訂了一個框架合作協議、也讓對方依照協議附件先打了首期授權費200萬元作為定金,然後就準備收隊回東海省了。
陸幽幽等人把這兩天的唇槍舌劍勾心鬥角看在眼裡,也是愈發暗暗心驚:
顧哥就這麼兩天的博弈,已經確保200萬落袋為安了,可能還有600萬甚至更多,過完年也能陸陸續續敲定。而且顧轍要的是一次性付款,所以未來幾年的尾款,最多三個月就可以到賬。
而且自營使用專利的授權、以及擴充套件研發的後續權利,也都保留了下來。
四年之後,如果這項技術還沒過時,顧轍還能再授權給其他企業——不過,恐怕四年之後,顧轍已經看不起這每年百萬級的細水長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