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客戶方面主動提問,林靜靜搞不定的地方,顧轍也都及時接話,擺出一副“這個問題不是她答不上來,而是我沒給她那麼高的授權”的樣子,全部履險如夷搞定。

林靜靜心中很是感激,對於自己“為什麼暫時只能賺不到八百塊一個月”完全心悅誠服。

畢竟顧轍是在提攜她幫她練本事,18歲的小姑娘就該有點上進心有點衝勁,錢還是次要的。等她的能力配得上她的薪水時,顧轍自然不會虧待她。

要不是顧轍的心腹,保密性上可靠,她哪有機會見這種世面、參加這樣級別的商務談判,還要老闆親自幫她查漏補缺。

林靜靜說完之後,就輪到徐嵩的表現了,徐嵩負責的是具體技術方案的講解。

當然那些涉密還未公開的部分、比如具體的材料配方配比,徐嵩肯定不能說,所以主要是從“新技術可以實現什麼樣的效能”這個角度來分析,只說療效不說原理。

不過這種空洞的講解,肯定還存在一個可信度的問題,那位供應鏈部門的史總聽了還沒覺得什麼,而技術部門的周總剛聽了沒多久就一臉的不信。

周總直接打斷了徐嵩的講解:“徐經理,顧總,不是我們不信,你們這個技術指標,吹噓是不是有點過頭了?

不用二次光學研磨的離心法鏡片,都能做到300度以上的近視度數?還能確保光學精度不低於我們海昌的現有產品?

我們海昌雖然不是如今大陸第一大牌,但是做離心軟鏡,可是起步最早的。96年大陸第一條離心軟鏡生產線,就是我從米國引進的技術、親自除錯的。

哪怕是米國頂級大牌依視路,也只是在高階模鑄法硬鏡方面有優勢,比離心法軟鏡也是絕對不如我們海昌的!”

這種質疑不是徐嵩口頭反駁可以解決的,所以顧轍一抬手,示意徐嵩不必解釋,只是晃了一下手指,讓徐嵩遞給他一個精密的保溫箱。

顧轍把箱子往桌面上一推,自信地說:“確實,讓你們對一項還沒有公開技術細節的在申發明,保持完全的信心,有點強人所難。

不過沒關係,我今天特地約你們在廠區總部談判,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隨時去貴公司的車間、用貴公司的裝置驗證。

我帶來了一些還未配置的材料樣品,還有一些配套的鍍膜。把這些鍍膜刷到貴公司離心機鑄模底部,然後倒上我們的膠體,按正常工藝生產一次就知道了。等結果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談點別的。”

顧轍也不怕對方拿最終的成品去化驗,一來他不會把樣品留給對方,檢驗完就會先帶走。

另一方面,顧轍給出的是一種伽馬聚穀氨酸、和一種特殊的甘油醚產物,現場用實驗室手法調配後使用。這些東西調配好不久就會凝固,幾乎不可能逆推反應前的材料是什麼。

這是有機高分子聚合和無機材料最大的區別。無機你還可以分析裡面有哪些微量元素,而有機無非都是碳氫氧氮,比例和結構不同而已。結構變性了之後鬼知道原料是什麼。

“那就先等一下實驗結果吧,我們參觀一下工藝,然後先吃個飯。”對方也很上道,史總拍板決定了談判計劃。

一行人便去了車間,由徐嵩動手,按事先練好的操作,試產了幾片鏡片。

等待除錯、凝固和成品質檢的這段時間,史總周總就拉了顧轍和那倆女生去吃個飯。

徐嵩就只能在車間現場吃盒飯了,顧轍還關照他:

“別委屈,事成之後請你吃大餐,再送你跟靜靜魔都三日遊。你看好了這兒,確保所有原材料都用完,不要剩,免得人惦記。離心模上的防黏鍍膜,用完也仔細摳掉。反正試驗期間別讓他們的人碰機器,有問題立刻打我電話。”

小心無大錯嘛。顧轍雖然申請了發明專利,但發明這種東西,在最初的18個月“後悔期”內,只要申請人本人不主動申請公開,就可以以潛水艇狀態保密滿18個月。

顧轍也要充分利用這段既受法律保護、又能保持原理神秘性的時間,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絕對不能讓對手產生一種“這個技術雖然牛逼、效能好、但原理說破了似乎也沒很逆天,我們自己投入研發似乎也能繞過他專利”的錯覺。

……

午宴的觥籌交錯,也沒什麼好多說的,都是虛偽的商務應酬。

午休過後,一行人重新回到實驗車間,就看到一名海昌的資深工程師,檢驗完了徐嵩剛剛試產的軟鏡片,表情滿臉的震驚。

“史總,周總……方舟科技的軟鏡,真能做到不用二次研磨、直接從離心機上脫模下來,就跟我們研磨後的鏡片差不多精度!這至少能節約七成的生產成本!”

所有光學鏡片,材料本身都是不值錢的,最值錢的就是光學研磨。不用磨就高度精密,成本直接腰斬再腰斬,都是不奇怪的。

史總等人聞言,終於表情變得極為嚴肅。

這何止是腰斬啊,簡直是把成本一刀砍到膝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