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搞搞清楚到底誰投誰(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讓雙方捆成利益同共體,讓顧轍幫阿狸巴巴做的宣傳和渠道工作不至於白忙。
而且,從馬老闆透露出來的細節看,這個合作規模不會大,所以也不會增資發新股,而是採用股權轉讓的方式,讓日資賣掉一點股權給顧轍,套現離場一點錢。
這個顧轍倒不是不能接受,關鍵是價格要合適。
能讓扶桑人從後世阿狸巴巴的成長中少分走一點錢,也算是積德了。
雖然顧轍從來沒想過投資網際網路,但如果錢確實充裕的時候,實驗科研經費暫時也用不掉,稍微持有幾年、拿取他應得的部分,這也是正常的。
他後續的商業活動展開,免不了會給阿狸巴巴做到廣告,收取應得的廣告費天經地義。
顧轍便開誠佈公地說:“這還真是有想法,等於是看上了我的宣傳推廣價值?那隻要價格合適,估值可以,沒什麼不能商量的。”
馬老闆見雙方意向上沒有分歧,就幫著居中說合了一下,顧轍找了個會議室,大家立刻坐下來慢慢談,也算是擇日不如撞日了。
具體談細節的時候,顧轍就不說英語了,他不想落了氣場,就直接說中文。
馬老闆在旁邊反正也聽得懂,然後顧轍讓陸幽幽幫他翻譯成日語,這樣場內所有人都沒有障礙。
歷史上,孫正意99年和2000年初分兩次對阿狸注資2000萬的時候,佔走了大約40%的股權,也就是說在99年底網際網路泡沫最狂熱的時候,阿狸的估值一度有5000萬美元。
當然這只是曇花一現,隨後寒冬期裡立刻跌掉了一大半,好在也沒人想在寒冬期套現離場,所以跌不跌無所謂,都是虛的。
網際網路寒冬徹底結束,國內普遍覺得是04年底,到05年初就全面復甦了。如今是03年8月,不算是徹底復甦,但比起最寒冬的時候已經好了很多,
而且阿狸巴巴已經把淘寶的業務做起來了一個好的趨勢,日子也不會太難過。
歷史上拖到05年、孫正意籌劃阿狸跟雅虎華夏合併時,公司賬面估值虛高(一度做到20多億,主要是因為換股合併,而非直接掏現錢,所以可以把阿狸和雅虎華夏都估高几倍,賬面好看),
但不管怎麼高估,顧轍記得05年的阿狸,合併後估值10億美元以上還是有的,合併前阿狸的本體估計能佔到六成,雅虎華夏站四成——資料或許有出入,但大差不差,外人也不可能知道更多,反正是左手倒右手,因為阿狸和雅虎華夏的最大股東都是孫正意。
反正,阿狸後來到07年港股上市時的市值,那是實打實的,可以在二級市場套現離場的,當時大約是25億美元。
有了這些心理錨定之後,顧轍好歹也能大致評估一下,孫正意和馬老闆開出的套現“友情價”是否真的足夠友情。
雙方一番簡單的討價還價之後,孫正意倒也乾脆,結合阿狸這幾年的業務資料、行業地位,爽快給了個估值:
認為目前的阿狸估值應該在1億美元左右。可以給顧轍一個機會,出資300萬美元左右,換取3%的股權,由他的軟銀出售。至於其他內部股東的意見,孫正意和馬老闆也負責搞定。
(注:按照公司法,對外部人轉讓股權,是應該先問一下其他內部股東的意見,內部人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認購權。)
孫正意的意思很明確,他進場了四年,這3%讓出來,只要比四年前賺一倍,意思意思面子上過得去就行。這個出讓本來就不完全是為了錢,只是希望顧轍儘量多幫阿狸和淘寶宣傳、渠道配合,半賣半送。
顧轍想再侃,也不知道從什麼角度侃,他只能是根據前世經驗縱向評估。
“現在拿3%,未來跟雅虎合併那一波肯定還要被稀釋掉不少,估計就剩2%了,熬到07年,這2%就是五千萬美元。持有四年增值15倍,有閒錢倒是能考慮,反正是我應得的。真要是將來不想長期持有,07年底港股市場上一賣也行。要是不差錢熬到2015年納斯達克再賣也行。”顧轍心中暗忖。
馬老闆看顧轍沉吟,還以為顧轍是在擔心籌錢的事兒,立刻說:“差錢的話不要緊,關鍵是戰略合作的意向。差錢可以拿點兒你別的創意、研發目標,孫先生給你點研發經費投資,稍微估個值,或者換股也行。”
顧轍連忙擺手:“不不不,我不差錢,300萬美元,我自己搞定。你要真想合作,這幾天先簽個協議,然後我新技術投放也好、上《今日說法》或者別的宣傳媒體渠道也好,就開始配合你。至於錢,給我一定的交割賬期就行,一兩個月,都行。”
300萬美元而已,哪裡至於讓孫正意再佔便宜,顧轍不需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