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詩退雄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法正、蔣琬雖然都很忙,但是孫紹召喚他們還是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前來書房與孫紹商議。
孫紹早就展開了地圖,在地圖空白區域按照遊記大約記載的位置畫了一條線,將黃柏河和沮水連線在一起。
待法正和蔣琬都到齊了,孫紹一句廢話也沒有,將情況與法正和蔣琬說了,然後問道:「孝直,公琰,若士元當真準備從沮水河谷奇襲當陽,你們覺得勝算幾何?」
法正與蔣琬並沒有立刻回答,二人各自沉思,對著地圖比劃,孫紹也不催促,耐心等待二人的答案。
蔣琬率先給出了答案:「若士元果真如此行事,只怕大事不妙!」
孫紹表情沒有一點變化,道:「公琰,說說你的道理。」
蔣琬道:「首先是黃柏河與沮水當真有那麼一處地方麼?我並非不信遊記所言,但就算是寫書之人當初到過,他一人可過的道路,大軍是否也能通行呢?再退一步說,就算是這條道路真的存在,並且大軍也透過了,這期間士元率領計程車兵要跋山涉水,要露宿荒山,士卒體力早已消耗殆盡,軍心士氣更是難說,在這樣的條件下,要攻克曹軍重兵把守的當陽縣城,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孫紹微微點頭,看向法正,法正又看了一眼地圖上孫紹畫的線,道:「我倒與公琰想法不同。公琰所言確有其理,然而若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反倒達成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若是謀劃得當,未必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奇蹟……就比如當年主公奇襲江夏,再取長沙,在此之前,我相信也沒有多少人相信有人能夠辦到!」
法正根本就不像蔣琬還質疑孫紹說的那條路在不在,他就是順著孫紹的思路,去推測龐統攻取當陽的可能。
法正的話讓蔣琬頗為不滿,反駁道:「孝直所言差矣!士元此時情形與主公當年完全不同,焉能如此比對?主公當年精心謀劃,主動出擊,主公身邊也有文向以及他的破軍營,這才能完成當時的奇蹟,並且主公事後也說此次成功實屬僥倖,就算是他自己再來一次也未必能成,可見其困難程度。奇蹟之所以為奇蹟,便是因為極難達成,若是隨便便能輕易達成,又談何奇蹟?」
法正笑道:「奇蹟都是人完成的,公琰又何以斷定士元不能完成,奇蹟不會再次發生?」
蔣琬據理力爭道:「要創造奇蹟,必要有能夠創造奇蹟的隊伍,譬如當初的破軍營。士元所率軍隊比之破軍營如何?士元智計百出,屢出奇謀,但論及統兵,可能比文向將軍?龐統所部乃是被曹操斷了退路,這才不得不撤入山中,此時軍中士氣可能與當初主公主動出擊之時相比?當陽如今乃是連線襄陽與西陵的樞紐,關係著曹操的安危,曹軍必然重兵把守。如此士卒、統帥、士氣、敵軍都極其不利的情況下,要攻克當陽無異於痴人說夢!」
蔣琬的話不僅也沒有再糾結孫紹說的那條路是否存在,並且句句在理,法正此時自然也可以繼續堅持己見,但在說不出道理的情況下嘴硬,很容易讓人覺得是胡攪蠻纏,有失身份,法正自然不想要在孫紹面前留下這樣的印象。
法正苦笑著搖了搖頭,蔣琬見法正不再反駁,二人一齊看向孫紹,想看孫紹是什麼意見。
孫紹微笑道:「公琰所言句句在理,不過我相信士元他們能夠創造奇蹟!」
法正、蔣琬對視一眼,蔣琬面上頗有不服之色,孫紹收斂笑容,正色道:「公琰,你先別急,你所說的道理,放在平常人、平常軍隊身上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士元並不是一般人,士元所帶的軍隊也不是普通的軍隊!士元之才不僅在謀略,統兵方面也絲毫不差,只是之前一直不曾展示;士元所帶的軍隊也不是一般的軍隊,他們從軍時間或許不如長沙軍,但是他們在初上戰場就遇到了最強悍的荊
北軍,他們透過了這樣的考驗,經歷了武陵血戰的洗禮,這隻軍隊的意志,毋庸置疑的!我相信他們的意志可以戰勝自然困難……」
孫紹說到這裡頓了一頓,滿臉敬仰的說道:「因為我知道有一支軍隊,他們只有十多萬的兵力,其中一半還是新兵,他們裝備簡陋,物資匱乏,他們面對著上百萬裝備精良的敵軍的圍追堵截,從揚州出發,經過荊州、益州、關中,他們途中除了敵軍的圍追堵截,還要面對沼澤草地、雪山、大江的阻攔,但這隻軍隊戰勝了所有的困難,歷經四萬裡,最後成功到達了幷州!這才是行軍史上真正的奇蹟!」
孫紹的表情莊嚴肅穆,讓蔣琬和法正都不忍心拆穿他的謊言,孫紹回過神來見兩位謀士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根本不信會有這樣的軍隊,孫紹也不解釋。
無論信或者不信,孫紹搬出這一支莫須有的傳奇的軍隊,法正和蔣琬也明白了孫紹的態度,蔣琬想了想也不再繼續爭辯。
孫紹見蔣琬也不再糾結,繼續問道:「士元時候會行此險招我們現在便不再討論了,二位現在想想若是士元當真如此行動,我們能做些什麼給他提供一些援助呢?」
蔣琬略一思索,搶先答道:「若是做出進攻西陵的態勢,必能吸引曹軍注意,讓曹軍將注意力和兵力都向西陵傾斜,如此一來可減少士元暴露的可能,若是能將當陽的兵馬調出一部分來,那麼形勢將更加有利!」
孫紹點了點頭,這一點與他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調虎離山確實是必要的。
蔣琬說完,法正也不甘其後,說道:「公琰所言極是,不過在出兵佯攻西陵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解決東面周瑜的威脅,否則我們根本抽調不出兵馬來與曹操周旋。」
孫紹憑藉地利優勢搶佔了江陵之後,周瑜率領的江東軍並沒有退回江夏,而是在華容附近安營寨扎,做出長久駐紮的態勢,意圖不明。
孫紹也點頭認可了法正的建議,道:「江東軍方面不用太擔心,我這邊手書一封,讓人送給周叔叔,想必江東軍可不戰而退。」
法正與蔣琬面面相覷,周瑜有三萬精兵,在華容附近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意圖不明讓法正和蔣琬都非常忌憚,二人苦思許久都未得良策,但此事在孫紹口中卻彷彿都不是事兒一般,這讓兩位謀士有些不是滋味。
蔣琬皺眉道:「主公莫非是想憑藉與周都督的關係讓大都督退兵?恕臣直言,周都督絕非是因私廢公之人,此策只怕不通!」
知道孫紹與周瑜關係匪淺,但他並不相信周瑜會因私廢公,並且即便是周瑜同意了,他手下的驕兵悍將也未必同意,一旦將帥意見不合,鬧到孫權那裡,結果就大大的不妙了。
孫紹笑道:「成與不成,一試便知!我這就寫信,讓人送去。」
孫紹說完立刻鋪好紙張,在紙上龍飛鳳舞,一氣呵成,很快便寫好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