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楚國幅員遼闊,楚國也憑藉此穩居強國之列,但卻從沒有成為真正的霸主,甚至連魏國都不如,究其原因便是人口不豐,地廣人稀。

北方遊牧民族年年寇邊,為的可不僅僅是那些直接搶走的財帛,更多的時候是為了擄掠人口,彌補自身人口不足的缺陷。

不過古代制約人口發展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生產力低下,導致糧食不足,糧食養不活多餘的人口。

長沙能夠將人口翻了一番,可見其生產力,糧食產出能力也至少翻了一番,這等治政功績,即便是王佐之才荀彧也不可能兩年便做到,但是長沙做到了。

當然長沙人口的增長最多的還是移民,來自北方的流民、走出深山的蠻族以及周邊各郡得知長沙日子好過遷移而來的人口,佔了長沙增長人口絕大多數。

這種移民人口增長其實比直接本地出生人口增長更為有利,因為移民人口都是現成的勞動力,可以直接

創造價值,並且他們已經可以直接婚配生育,繼續人口增長。

而本地出生人口,要能夠創造價值,至少也要十年以後,要能夠婚配生育,則至少需要十五年。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即便是龐統、趙雲這樣見多識廣的人也絕不會相信這是現實,但身處其中,二人也只能讚歎孫紹實在是能人所不能。

趙雲忍不住問孫紹是怎麼做到的,孫紹卻笑了笑道:「都是公琰和季常的功勞。」

孫紹這話自然是敷衍之詞,他雖然鍾愛趙雲,但他不是自己人之前,他也不可能真正的知無不言。

趙雲將信將疑,迫不及待想要見一見這蔣公琰、馬季常是何等人才。

龐統雖然不認識蔣琬,但同為襄陽士子,馬良他卻是認得的,馬良確實是難得的人才,但要說他能做出這般連荀彧也做不到的事情,龐統卻不相信。

龐統很自然就想到孫紹不過是敷衍之詞,他自然不會去戳破孫紹。

當晚孫紹設宴,一為慶祝龐統加入,當眾宣佈任用龐統為軍師,讓龐統與長沙同僚相互認識;二為迎接趙雲,趙雲如今名滿天下,其忠義之舉無人不敬佩有加;其三則是歡迎華成歸來。

孫紹與黃月英攜手出席,除此之外,在長沙的黃忠、蔣琬、馬良等文武皆出席了宴會,孫紹與黃月英照例只是露了個面,然後早早離席,將宴席交給了眾將。

孫紹夫婦剛走,宴席的氣氛就熱烈了不止一檔,淩統當眾向華成挑戰,要看看華成這半年學了些什麼。

這半年淩統得到黃忠指點,武功進步一日千里,他只以為這一戰定能戰勝華成,卻沒想到華成在趙雲的指導下武功進步更大,而且由於跟趙雲轉戰各地,久經沙場,其戰鬥經驗和臨場應變更遠非淩統可比,二人戰到五十回合,華成便控制住了戰局。

不過華成並不似淩統一般,做事只圖痛快不留餘地,二人又打了二十餘合,華成主動賣了個破綻,與淩統硬拼了一招,讓淩統找回場面,然後以平手結束了這場比試。

淩統知道這是華成不讓他丟臉,他也這才想起來此時當眾比試頗為不妥,不僅心中驚詫於華成武功進步之速,更感慨華成沉穩穩重遠勝於他。

原本心中的傲氣被消磨一空,淩統頓時認識到自己學到的還遠遠不夠,無論是文還是武,他好勝心極強,心中暗暗發誓要加倍努力,趕超華成。

龐統自然而然的與蔣琬、馬良多加親近,他雖然有些孤傲,但並不是不通人情之人,眼前這二人跟隨孫紹的時間比他久,雖然他自負才能不比這二人差,並且他軍師之職不在二人之下,但他也明白,此刻孫紹更信任的絕對是這兩個人。jjźý.ćőbr>

蔣琬和馬良也知道孫紹既然敢直接任命龐統為軍師,必定有孫紹的道理,這兩年來孫紹每每出人意料,但結果卻總是孫紹贏到最後。

就連他們兩人,不也是孫紹力排眾議,他們才能在當時名聲、資歷都沒有的情況下身居要職,現在他們已經各自憑本事讓人不敢再說三道四。

孫紹看人眼光的毒辣的表現讓現在長沙城中沒有人會質疑孫紹看重的人才,二人對龐統自然也是十分客氣,並沒有任何不滿或者倚老賣老。

三人起先也不過是客套的寒暄閒聊,不過聊著聊著就看出對方才學,越聊越投機,越聊越開心,到最後甚至直接忘了喝酒,相談甚歡。

與龐統如魚得水不一樣,趙雲身邊顯得頗為冷清,畢竟孫紹是先言明趙雲乃是客將,並沒有加入長沙,因此諸將與他也頗為疏遠,不敢親近,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說錯話,把不該說的說了出去。

只有華成一如既往的陪在趙雲身邊,陪他飲酒。

趙雲看

著長沙郡從一個無人在意的小郡發展到現在,繁榮程度比之襄陽有過之而無不及,看著長沙的百姓安居樂業,看著長沙文武濟濟一堂,想到新野的艱難,早沒了吃喝的興致。

華成是長沙諸人之中唯一去過新野的人,也是唯一跟著趙雲轉戰數千裡的人,他是最能夠體會到趙雲心境的人。

華成不知道如何安慰趙雲,也知道無論如何也留不下他,他能做的只有默默的陪著趙雲,將杯中美酒一杯一杯的灌入喉嚨。

次日,孫紹再見趙雲之時,卻見趙雲徒生了許多白髮,一夜之間竟似憔悴不少。

孫紹大驚,知道趙雲心念新野,也便不再留著趙雲在長沙小住,而是親自為趙雲挑選一匹良馬,又將蒲元用新型鋼材打造的長槍挑了一把最重的贈與趙雲,最後親自送趙雲踏上北上的戰船。

臨別之際,孫紹抓住趙雲的手久久不放,趙雲被孫紹真誠與通情達理感動非常,一個鐵骨錚錚的將軍,竟然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在趙雲心中,孫紹最難能可貴的不是他重才,甚至不是與孫紹的知己之感,孫紹最難得的是通達,是明明不捨,卻毅然決然的成全,這是對他選擇的尊重,更是對他信念的尊重。

戰船駛離長沙碼頭,趙雲對著碼頭一揖到底,低聲道:「孫紹公子,只恨相遇甚晚,非得其時,公子之情,且容來世再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