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小周申請院士那是要能力有能力,要人脈有人脈,為什麼不能申請呢?難道就是因為年齡問題?”在章名傑一一回答了李明智的問話之後,李明智便又對他說道。

而章名傑在聽李明智說完這些之後,沒有說話。

李明智繼續說道:“其實,讓小周申請院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讓我們國家的院士年齡逐漸去老年化,讓那些年輕有實力的年輕人也能夠早早地選上院士。

只要有了小周這個二十多歲當選院士的先例,那麼後面評選年輕人當院士也算是再年輕都能有先例了。

而且我也認為選了小周為院士之後,雖然我們華國院士的年齡整體上能夠下降,但是並不太可能再出現像小周這樣二十多歲就能當選院士的存在。

我覺得就算後面有很年輕的年輕人,頂多也就比研究奈米材料的盧院士年輕幾歲。”

李明智所說的這位盧院士,是華國自成立院士制度一來,最年輕的院士,他是華國科學院的院士,2003年增選為華國科學院的院士時只有三十八歲,四十歲都不到。

如果周明能被評選為院士,那麼華國最年輕院士的年齡就要直接下降十幾歲了,到時候一定是會轟動全國。

“不知道周教授是怎麼想的?”章名傑對周明問道。

“院士可以說是我們華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最高的學術稱號了,又是終身榮譽,如果能當選這我肯定是非常高興的。

不過,就是不知道李院長覺得我是申請科學院院士好些,還是申請工程院院士好些?”

周明對章名傑回道,最後又對李明智詢問道,畢竟這個話題最開始是他提出來的。

“嘿嘿,小周,你的眼界不要這麼侷限嘛,為什麼一定要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二選一,而不能同時申請呢?

不說別的,單說你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就足以拿到科學院院士了,而你的超級豆專案也足夠讓你拿到工程院院士,更不用說你的其他成就了。”

聽到周明對自己的提問之後,李明智卻是嘿嘿一笑的對周明說道。

“什麼?同時申請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士?”

周明和章名傑兩人同時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並且同時說出了這句話來。

不過章名傑臉上的驚訝顯然要比周明臉上的驚訝多許多,因為對於雙院士他了解的也比周明多。

在周明看來,成為雙院士,好像就是和李明智說的那樣,你申請科學院院士,又申請工程院院士,然後透過就行了。

但對於瞭解更多院士情況的章名傑來說,事情卻並沒有周明想的這麼簡單。

在華國的科學界,確實有一群人同時擁有著華國科學院院士和華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這也被稱為“雙院士”。

但是儘管今天“兩院”章程仍允許交叉當選,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現在實際上也已經不再可能有人既能夠當選科學院院士又能夠當選工程院院士了。

更重要的是,那些雙院院士實際上也都不是自然當選的,而是1994年華國工程院成立之初為了提高影響力,華國工程院這才從華國科學院那邊聘請了一批優秀的人才擔任工程院院士,這些被聘為工程院院士的科學院院士這才擁有了“雙院士”的身份。

而自1994年華國工程學院聘任了30名華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工程院院士,之後又在1995年聘任了4名之後,便再也沒有繼續這麼幹過了,因此這34名“雙院士”也成了“絕版”。

到目前,這34名雙院士已經有近一半去世了。

在這種情況下,章名傑覺得覺得李明智剛才提出來的讓周明申請院士,因為他的能力實在是太過突出,雖然年紀小但是也還是有可能的,可要是申請雙院士,那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對,雙院士。既然‘兩院’章程現在仍然允許交叉當選,我們為什麼不試一試?就算這一次不能當選兩院的雙院士,下次依舊可以繼續申請。

而且,我認為以小周的那些成就和上面那些人對他的看重,以及小周為人處世方面也是淡泊名利,諸多院士對他都有好感,申請雙院士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李明智見到章名傑臉上露出的那不可置信的表情之後,也向他說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面對李明智所說的這些話,章名傑也明顯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