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里格茲,他用這套新的3D攝像機拍攝了3D版的《特工神童3》。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仍舊需要帶上過時的紅藍紙質眼鏡。

卡梅隆希望這將會引發對更多3D電影的需求,推動影院老闆們投資下一代放映系統。

在2003年的夏天,《特工神童3》在全球收穫2億美元票房,但是放映者們仍舊不願意投資這項技術。

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影院年度大會上,當拉斯維加斯巴黎酒店中舉行的大會到達最高潮時,卡梅隆開始佈道。

他誇張地告訴電影放映者們,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影院時代」。

為防止扇情策略不奏效,卡梅隆說了些預示不詳的話,他說那些不轉變的人將會後悔,此時的美國還只有79家電影院能放映3D電影。

在私人遊艇上,卡梅隆向董熹詢問道:「董,華國目前有多少家可以播放數字3D影片的熒幕?」

「大概只有20多塊。」董熹皺了皺眉,顯然也覺得這個數字拿不出手。

不出所料,卡神搖了搖頭,略帶蠱惑的說道:「董,你的那部電影上映時,你覺得會有多少塊螢幕?」

「300?」董熹不太確定。

「太保守了!」卡神站起身來,面對著大海:「至少需要1000塊銀幕,才能承載起這場豪賭!」

看著卡梅隆的背影,董熹沒有說話,而是靜靜的思考可行性。

投資下一代放映系統,在他看來是必須要做的事,否則電影院就會被網路擊垮,正如當初被電視擊垮那樣。

但國內的市場,他是有所瞭解的,升級一個影院的裝置需要10萬美金,而1000塊銀幕至少需要幾千萬美金。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他明白卡梅隆願意跟他聊,除了共同的3D夢想外,更重要的是董熹在東方的影響力。

每次電影技術革新的背後,都是一場角力的過程。

董熹有資格站在舞臺上,去做那衝鋒陷陣的勐將。

或許在卡梅隆眼裡,董熹是值得拉攏的人,至於他嘴裡的電影,反而沒那麼重要。

根本就沒有當成競爭對手,這也是他願意和董熹分享技術的原因。

在天才的眼中,只有自己才是一錘定音的角色,其他人只能是配角。

對於他這種想法,董熹能夠感受的到,不過他並不在意。

跟卡梅隆相比,他的道行還是淺,但狹路相逢勇者勝。

還沒亮劍就認輸?

可從來都不是董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