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王齕、趙偃、李牧之死(第1/4頁)
章節報錯
秦王政八年·春。
呂不韋著書《呂氏春秋》。
為了這本書,呂不韋歷時七年,請五湖四海的門客為他書寫,又經他之校對才最終完善。
其內容相容道家、名家、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等思想學說於一爐,共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合計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為了宣傳此書,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咸陽的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千金。
這個訊息傳開後,人們蜂擁前去,包括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在內,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
而韓非、李斯等人自也不會錯過。
“呂相曾言此書乃包容‘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還真是好大的口氣。”
李斯‘嘖嘖’說道。
一旁的韓非則仰頭望著城牆上懸掛的竹簡。
“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韓非仔細瀏覽,許久之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相邦雜採諸家,但又不死守一家,其內容包攬天、地、人,確實可以說是包容萬物。”
“哈哈哈……”
就在這時,呂不韋含笑走了過來,“公子非以為老夫此書如何?”
呂不韋笑望著韓非問道。
他也是知道韓非學識,當初嬴政贈他韓非所著之書來警告他,隨後他便也研究此人,知道對方才華不凡,因此問道。
見到呂不韋,韓非側身見禮,笑著說道:“相邦學究天人,精通百家學說,以黃老之說為主幹,以名、法、儒、墨、農、兵、陰陽為枝幹,博採眾家之長,熔於一爐,非佩服之至。”
聽得韓非吹捧,呂不韋很是高興,捋了捋鬍鬚,“能得公子非你之贊言,老夫甚是高興,大王一直精讀你的著作,你以為此書能否入大王之眼?”
呂不韋眯眼望著韓非再次問道。
韓非含笑拱手,“相邦書中深入闡述了治國、治軍、治民之道,想來是為秦一統之後做準備,想來大王定會重視。”
“哈哈哈!”
聽得此話,呂不韋大笑兩聲,“那就借公子吉言。”
而一旁的李斯也含笑不語。
但心中卻是頗為不以為然。
雖然呂不韋所著之書包羅永珍,有獨到之處,但很顯然,呂不韋還是不瞭解嬴政,或者說從未想去了解,依舊我行我素。
呂不韋的意志,與嬴政的意志不同。
呂不韋此書大意無為而治,內聖外王,將政務交給臣子,而王則高高在上,但從嬴政過往所做之事來看,乾綱獨斷,顯然不喜歡這種方式。
因此李斯在笑,笑呂不韋怕是註定要失望。
而經此一事之後,呂不韋之名以及《呂氏春秋》之名,隨之遠播山東諸國,聞名天下。
天下人都知道秦國相邦呂不韋著書立說,轟動天下。
回去的路上,李斯突然發問,“以道德為標,以無為為綱紀,相邦還是將事物想的太過美好了,不知師弟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