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華陽太后他更看重的是楚系的利益,這件事上幫不到她。

因此,只有她自己來想辦法了。

至少目前為止,她覺得嬴政還是很重感情的,也很敬重自己,

而且派人私下將卷宗交給自己,讓自己處置,說明嬴政也並不想借此事生事,甚至只是讓趙姬知道,也絕對不會放過她們母子。

現在甘泉宮沒動靜,說明目前只有自己知曉。

所以她覺得自己若是去找嬴政一談,或許能將此事揭過,到時候再教訓兒子也不遲。

……

相府。

呂不韋回來之後,徐徐開啟《孤憤》一書。

“韓非?”

看到著書之人的名字,呂不韋眉頭微挑,“這個名字好似最近在哪裡聽說過。”

但很快,他便被書中內容所吸引。

或者說是驚嚇。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人臣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重人也……”

“當塗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是以諸候不因,則事不應,故敵國為之訟;百官不因,則業不進,故群臣為之用;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學士不因,則養祿薄禮卑,故學士為之談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飾也。重人不能忠主而進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燭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啪!

呂不韋手中竹簡滑落,滿臉驚色。

他驚的不是著書之人的才華,而是書中內容再對應嬴政交給他,讓他深讀的用意。

這哪裡是在讓他讀書,這分明是在警告他。

更是暗暗點出了自己的那點小心思,或者說昔日差點達成的小心思。

此書開篇前兩段,便指出了重臣對君主的危害。

所謂重臣執大權者,無視法令而擅自作為,違背法令從而有利於自己,耗費國力以便宜自家,他的權力能夠控制君王,這就是執掌大權之人。

掌權之人擅自獨攬大權,那麼朝中內外為他任用。

所以諸侯不依靠掌權者,那麼執事就不被允許,所以敵國對他稱頌;百官不依靠掌權者,那麼官業就不得晉升,所以群臣都要為他效勞;侍從不依靠掌權者,那麼就不能接近君王,所以君王身邊的侍從為他隱瞞私情;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員不依靠掌權者,那麼養薪俸祿微薄而且禮節待遇低下,所以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員為他稱讚。

這四種人幫助,是奸邪之臣得以自我粉飾的原因,掌權者不能忠於君王並且舉薦自己的仇敵,君王不能跨越這四種幫助他的人從而看清自己的臣子,所以君主越被矇蔽而大臣的權力就越重。

這書詳細闡述了重臣的危害。

昔日昭襄王時的穰侯魏冉便是代表。

而嬴政送他此書,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這書中重臣,指的不正是他嗎?

雖然現在他還未完全達到書中重臣的地步,但也是隻差半步。

若非嬴政手段高明,他或許正的能成為這書中指的重臣,能從上到下掌控秦國,哪怕他覺得自己是為了秦國好。

但對秦王而言,他確實損害了秦王的利益與權力。

對君主而言,毫無疑問這便是罪。

因此,此刻,哪怕是久經沉浮的呂不韋也不禁色變。

呂不韋的臉色一時間陰晴不定起來,心中少有的忐忑難安,坐臥不寧。

一夜之間,仿若蒼老了十幾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