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烏賊為什麼偏偏選擇以華生作為視角人物?

是視角人物的選擇失誤嗎?

還是出於其他考慮?

如果夏洛克不能進行心理描寫的話,這本書要寫得精彩,就必須要求作者擁有極高的寫作技術。

因為心理描寫涉及到代入感的問題。

沒有了心理描寫,僅僅以人物的行動去表達和展現人物,代入感將非常欠缺。

烏賊也太大膽了!

不知道為什麼辛然突然好奇起來,好奇接下來烏賊會怎麼去處理這樣的視角人物選擇。

甚至內心中,有意無意已經給這本書判了死刑。

“果然網文作家和出版作家還是存在莫大的差距啊。”辛然在心中如是想道。

烏賊的成就她是認可的。

但這次這本偵探推理,視角人物的選擇很明視訊記憶體在極大的問題。

繼續往下讀。

斯坦福帶華生與夏洛克見面,夏洛克一眼看穿華生的經歷。

“他是怎麼做到的?”辛然在心中問道,興趣頓時濃郁了幾分。

夏洛克的外貌、語言描寫,已經充分凸顯出夏洛克是個不簡單的偵探。

人物塑造很到位。

辛然在心中評價。

“夏洛克這個人物挺有意思的,很有偵探範兒。”辛然在心中想著。

她努力在文中尋找夏洛克的心理描寫。

如他所料。

沒有!

所以儘管已經看完第一章,但她對夏洛克這個人卻不慎瞭解。他身上似乎蒙著一層神秘,需要她不斷往下探尋,才能找到完整答案。

第二章,演繹法。

陳平安引入了“記憶宮殿”的概念。依然在進行夏洛克的人物塑造。他只會選擇記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而一些無用的訊息,沒必要裝入大腦。

他將自己的只是在“記憶宮殿”中分門別類儲存。

他很博學但似乎在某些方面卻顯得不那麼擅長。

有清單為證。

夏洛克的知識能力:

文學知識:零。

哲學知識:零。

天文知識:零。

政治知識:膚淺。

植物知識:不全面。

地質知識:實用,全面。

化學知識:精通。

案件知識:極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