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這樣的調皮鬼也真苦了這個只大我六歲的小舅舅。

感情好,那是無可厚非的,我們之間還有一種特殊語言,就是普通話和客家話的結合體。一句話裡有著兩種語言,正常人只能聽懂一半,且聽得迷迷糊糊。

我與弟弟兩人從小和老爸,爺爺,奶奶和三個姑姑用龍巖方言交流。對於老媽,三個舅舅,以及外公外婆的交流就是普通話。

這也是我普通話要比很多同學要好的主要原因,而對於老媽那邊的客家話,我們兩兄弟也是懂聽會說的,只是不習慣去說,畢竟我們還是在龍巖新羅區長大的。

也許是剛開始時小舅舅的普通話水平不是很高,在無法完全詮釋自己話意之時,就會在普通話裡夾雜幾句客家話,(尤其是在教訓我們兩兄弟的時候),就這樣孕育了另一種語言。

汗,就是有時候,我聽他說一句話,也要想上半天,特別是在他突然轉用客家話說些從小就沒聽過的俗語時,明知道他在罵人,我還要小心地問一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

老媽更瘋狂,剛生我的沒多久,有一次因為帶我的問題上和老爸來了一場再平常不過的夫妻爭吵。老爸用龍巖話罵了她一句,她當時聽不懂,跑去鄰居話問了N個人才搞清楚老爸罵她什麼。

從那時候開始,她發奮努力學習龍巖話,經過幾年的學習磨合,她的龍巖話水平像模像樣的,只是偶爾會出個小錯,做兒子的我會幫忙糾正。

之後過了幾年,她的龍巖話水平已是無懈可擊,單聽她說龍巖話,本地人都望塵莫及,更別說聽得出她是外地人,所以我一直覺得我老媽在這件事上算是恐怖級別的人物。

我想我老媽最得意的該是她能用龍巖話和我老爸吵架,再時不時摻雜幾句老爸沒聽過的客家地方俗語......這也算是報了當年的仇吧!

我與弟弟和老爸又有另一種語言,是對小舅舅特殊交流語言的升級版,就是三種語言的結合體。(龍巖話,客家話,普通話的結合)這種語言只有我,弟弟,老爸,老媽,和大舅,小舅能聽得懂哦。

後來這類語言則成了一家人“內部人員”的交流方式。

美術老師是個三十左右的圓臉微胖男人,可是行為做派卻一點都不像男的。

為什麼?

因為他說話時那麼那麼的……娘娘腔,斜眼看人,蘭花指,每一個舉動都盡顯“東廠太監”姿態,自然會有人在背後直接這麼叫他,但是我以另一個更文雅的的外號稱呼他,“熊貓胖胖”。而這個外號也成了後來在學校裡最廣為流傳的稱呼。

別看他這樣的不像男人,可是聽說女朋友卻是出奇的漂亮。

(2)班裡的情況我不清楚,但是在(1)班,就我和他的關係最好。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在他的第一堂課上交的作業讓他很滿意。對於那份作業其實也沒什麼,就是一個冰箱。老實說,我還用了尺子,也許只是因為我對於畫的立體感知比較好,讓他覺得我於畫畫是有天分的。所以他也主動和我套近乎。

就他個人來說,還是挺平易近人的,喜歡和學生一起開開玩笑,玩笑也都適可而止,在覺得說過頭的時候,還是會停止下來說道:“好了,好了,再說就過頭,我們繼續上課。”

直到他帶我去他的工作室去參觀,問我願不願意跟他學畫畫。

我問道:“老師,是每次放學之後在這裡學嗎?”

“是的,就是多上一節課。”

呵呵,精明如我。直接問道:“老師,要多少錢啊?”

熊貓胖胖微笑地看著我回道:“聰明人哦!一節課二十塊錢。”

“放學了還多上一節課啊……”我假裝猶豫道:“我考慮一下吧!”

“行。”熊貓胖胖也不糾纏,說道:“這樣吧!這幾天你先來看看,我不收你學費,就當體驗一下,要是覺得可以再作考慮。”

我點了點頭。跟著他在綜合樓五樓屬於他的工作室裡參觀。

工作室裡主要分素描和國畫。

熊貓胖胖讓我自己看,看看喜歡哪樣。

我對藝術其實也挺喜歡,畫畫也馬馬虎虎,之前的作業屬於素描,讓熊貓胖胖看上了我,但是我卻對國畫也很感興趣,當日,熊貓胖胖就為我展示國畫基礎,畫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