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灼光也沒有因為王監正的一家之言便偏聽偏信,不過他至少知道了大順現在的這位皇帝還算是勤政愛民,不管他是真的也好還是裝的也好,至少這樣的皇帝比昏君靠譜多了。

京城離黑淵關並不是太遠,沒過幾日,眾人就來到了京城,但在進城前卻遇到了阻礙。

走在前面的孫尚書看見了那盤坐於京城北大門外,靜息打坐的道人。京城的北門雖然不如東西二門人流量大,但也畢竟是京城四大門之一,平日裡吞吐的人數也不容小覷。

此時這裡除了門口打坐的道人,也就只有城門上的軍士了。由此可見,朝廷預料到他們會從北大門進城,專程禁了此門,並在此候著眾人呢。

那道人雖然孫尚書沒見過幾次,但是此人的樣貌卻深深地刻在孫尚書的記憶裡。如果是之前見到此人,孫尚書只會鬆口氣,但是現在嘛……

孫尚書下了馬,行至那人面前,拱了拱手:“見過護國真人。”

那道人緩緩睜開眼:“尚書大人此行辛苦了。”

“不知護國真人此行?”

“你們送回來的信,陛下已經知曉了,但念及神羽子與靈晨子修行日短,而尚書你又非修行中人,所以我便過來看看。”

護國真人的說辭不出孫尚書所料,如果他未看見黑淵關外那道深深的裂隙,他也無法相信這世上還能有人強過護國真人。這非是小覷其他人的資質,而是他深知大順為了培養出護國真人,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雖然如此,孫尚書還是說道:“這群人皆是有大法力者,真人你……”

護國真人知道他的意思,點頭道:“我此行前來,也是朝廷與陛下的意思,畢竟茲事重大,還是謹慎為妙。

尚書可不透露我的身份,只說有修道之人聽聞有世外高人至京都,在此等候多日,只求印證所學。”

孫尚書嘆了口氣,作為大順地位最為超然的護國真人都如此說了,他還能說什麼。只能策馬回去,在李灼光的車廂之外,將護國真人的說辭重複了一遍。

李灼光眼珠子一轉就知道了這是什麼意思,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裡沒有網路也沒有攝像頭。即便有幾個地位不低的重臣給他背書,估計這大順朝廷也是將信將疑,這不,試探的人不就來了嗎?

李灼光想了想,這次顯露肌肉需要賣點力氣,就不講什麼點到為止了。只有實力相差過大,才會讓人心生敬畏。而此次李灼光、熊發財、魏長風都不宜出手,他們的力量怎麼看都與所謂的“正道”背道而馳。

即便在力量相差過大的情況下,“邪魔外道”也會讓人心生反感,這樣看來,也就只有艾莉亞娜適合了。

李灼光直接回應道:“我們幾人的手段,專注於破壞,而這又臨近京城,還是不要輕易施展為妙。而艾莉的手段,要稍微溫和一些,就由她與這人切磋吧。”

孫尚書向著護國真人傳達了李灼光的意見,他也並未著惱,欣然答應了下來。畢竟如果不是皇帝開口,他是真的不想來。

一是因為他一心向道,此生最大的宏願便是得道成仙,舉霞飛昇。只要不是強大的妖魔霍亂人間,他是輕易不會出關的。

二是這群人從黑淵關一路南下,根本就未收斂氣息,那沖天的妖氣如同一道巨大的焚輪,向著京城壓來,即便是入道不久的小道童都能輕易感知到。光憑這股妖氣,護國真人還真不覺得自己是這妖王的對手。

現在對方已經提出由手段稍微溫和之人來鬥法,已經足以見得心懷善意了。護國真人哪會有什麼不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