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想要去找他麻煩,你就自個兒去得了,不要扯著逍遙派的名頭。”

不提被震住的李秋水,又開始做起了王語嫣的思想工作。李灼光已將想要的武功秘籍收集完,就準備前往少林寺搞易筋經了。

李灼光的行進路線根本未做任何隱瞞,當他走完一半路程時,所有人都知道了他要去往少林寺。而也就是在去少林寺的路上,他聽到了幾則訊息。

比如大宋官家開始重新啟用王安石的新政,遭到了朝廷的一致反對,甚至還有些老臣就一直坐在御書房門外,勸誡官家收回成命。

不過在威廉離隊後,東京城內就開始發生怪事。那些反對新法最厲害的人,都先後遭了天譴。那些人每次都是在路上走著走著,就被一道雷給劈在了身上。

一般情況下,被劈一次人就焦了。偶有命大的,捱了一次還沒死,正躺在地上哀嚎,立馬就有第二道雷落下來,送他歸西。

而且弔詭的時,有好幾次,都是發生在人多的地方,但那天雷彷彿長了眼睛,除了挨劈的那個人,其他人絕不會收到也一點損傷。

所以沒用多少時間,天譴之說,甚囂塵上。而有心人一總結,發現死的都是帶頭反對新政的人啊,反對的越厲害的,越先死。

這種說法越傳越廣,到了後來,民間都認為王文公留下來的新政是德政、仁政,凡是反對的人,那便是奸臣。

這個年代的人,一是迷信,二是對身後名看得很重。在這股風氣的影響下,就算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損,也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反對新政了。

還有就是喬峰,他雖然保住了自己父母的性命,但是玄苦還是死了。因為大理國公主一直更在喬峰身邊遊說他加入大理國,所以在玄苦死時,他的身邊有重量級的認證,也就沒有人非要說是他殺害了玄苦。

玄苦死後,喬峰也確認了確實有人在針對他,他的父母只尋常人而已,他也不能無時無刻地將父母留在身邊。於是他只能選擇了加入大理國,而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將他的父母安頓在大理國的皇宮裡。

段正淳在與阿朱談過後,知道自己這女兒早就看上了喬峰,自然就答應了下來。當喬三槐夫婦搬入大理皇宮後,果然有人趁著夜色找上門來。

但是卻被段譽與喬峰聯手夾擊。前有降龍掌,後有一陽指,即便來犯的人武功高強,也硬生生地捱了幾下子才負傷逃走,估計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了。

隨著李灼光越來越接近少林寺,裡面的和尚有些坐不住了。他們之前收到過段正淳與段正明的信函,知道李灼光所來何事。

那李灼光自出道以來,無一敗績,不只是無一敗績,每次贏得都還很誇張,簡直不像是人力可為。少林上下,可以稱作是高手的,也就那幾個,他們自問不是李灼光的對手,但是那《易筋經》又是少林的不傳之秘,他們是真的不願這樣給出去。

眼見著李灼光越來越近,玄慈將玄字輩的高僧都聚在了一起,商議應對之策。

方丈精舍中,方丈玄慈開口說道:“大家也已聽說了,那聖愈靈脩會的護法李灼光,不日就會造訪本寺。他此行的目的,便是《易筋經》。”

戒律院和龍樹院首座玄寂接著說道:“聽聞此人功力高絕,有起死回生之能。但為人喜怒無常,亦正亦邪。若我等應對稍有差池,恐有劫難。”

“便是將《易筋經》交予他,又如何?”開口的是玄澄,他是玄慈的師兄,是少林兩百年來武功最高之人。原著中掃地僧評價慕容復功力不足,評價喬峰功夫好俊,評價玄澄超凡脫俗。如果玄澄功力未失,那他的武功應該在喬峰之上。

但由於修煉武功過於勤奮,積累的戾氣沒有及時疏通,導致走火入魔,一夜之間功力散盡。此後不再習武,潛心佛學。與原著中的鳩摩智一樣,功力盡失後反而大徹大悟,終成一代高僧。

他曾執著於武學,然後又放下了武學,在他的眼裡,少林絕學都只是護道的手段,而不是道本身。所以即便是《易筋經》,他也不太看重。

但是其他玄字輩的僧人,即便常年禮佛,也沒有他這樣的覺悟,所以自他開口後,無一人附和。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