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絕處逢生(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禪搖頭嘆道:“兵敗之後,老臣率殘部逃回建安。這一路不敢走大道,只取山間小路行軍,便是怕給西昊天的斥候發現,沿途追殺。臣原以為與公子再無相見之日,現今公子無恙,此乃公子之福,更是我大楚之幸啊!”
楚歌聽到此處,心中更是悲痛,一時淚如泉湧,道:“老師,這世上再無大楚啦!我……我該怎生是好啊?”
王禪搖頭道:“公子切勿心生絕念。現今公子得以脫身,只須心存復國之念,王禪定當捨命輔佐公子,以圖復國大計。”
楚歌聞言,心神稍定。他和王禪相處已有十餘年,素知其為人最富智計,且從不妄語,所言必有所依,便問道:“老師心中可是有了計較?”
王禪卻不答話,只問道:“以公子觀之,當今人族諸國,誰為最強?”
楚歌愣了一下,道:“現今天下列國,強者為燕、魏、韓三國……”說至此處,嘆了口氣,道,“若我大楚仍在,當為四雄之一。”
王禪道:“便以這三國與那西昊天相比,又當如何呢?”
楚歌搖頭道:“自夏帝稱尊,我人族強盛已久,如今軍政腐敗糜爛,已經外強中乾。西昊天有天尊變法,拔高異族地位,使諸族對等後,已使其府庫豐足,士卒悍勇,堪稱當世最強。”
王禪道:“公子所言甚是。敢問公子,自天道崩落,夏帝薨歿,各族自立,當世諸天之中,可代天巡狩者,該是哪一方天地?”
楚歌心念驟緊,神色陡變,森然道:“相國如今說出這等言語,卻是何意?莫非相國見西昊天勢大,竟與那羊斟一般,也生了投靠之心?”
王禪知他陡遭大難,不免患得患失,卻不惱怒,道:“公子何不聽老臣說完,再做計較?”
楚歌神思急轉,想起自幼與王禪相處,他待己至誠,從無二心,不覺疑竇頓生,道:“老師請講。”
王禪搖頭笑道:“老臣知公子心中所想,自以為霸天下者,非西昊天莫屬。非也,非也,公子豈不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楚歌聽罷,知自己錯怪了王禪,當即躬身道:“學生陡遭大變,一時難以自拔。以至胡言亂語,還請老師切勿見責。”
王禪一面將楚歌扶起,一面說道:“西昊天確是強大無匹,更兼神族天賦異稟,相較咱們人族更易修煉,只是若想橫掃六合,一統諸天,力量卻是不夠。”
楚歌奇道:“學生愚鈍,還請老師指點。”
王禪道:“神族雖強者輩出,更有神王、天尊二聖領袖群倫,然神族人丁單薄,遠不如人族勢眾。我人族只需一二強者,團結諸國,統一號令,未必不可無神族分庭抗禮。”
楚歌嘆道:“唉,惜哉,自夏帝身隕,似這等人物,世間再難一見。”
王禪道:“公子遭逢大難,若能百折不撓,他日必成大器。老臣倒是有一些謀劃,或可使公子中興復國……”
未等王禪說完,楚歌急道:“是何計策?老師請快快說來。”
王禪道:“誠如公子方才所言,現今人族諸國各自為政,只是散沙一盤,如何是西昊天的敵手?老臣以為,欲與西昊天抗衡,只得使合縱之策。”
楚歌素知他這位老師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他既說有對策,想來非同凡響,不禁心生好奇,道:“老師,何為合縱之策?”
王禪道:“咱們人族不計楚、燕、魏、韓四雄,尚有百餘個諸侯國,其中雖不乏樓蘭七國之流,餘者十之八九卻是不服神族統轄。只須有一能言善辯之士,出使各國,使其結成聯盟,合眾弱以攻一強。其時盟國揮師西出,同時燕、魏、韓三國並起,我大楚再舉一隻義旗,與之呼應,公子更何愁復國無望?”
楚歌沉吟片刻,搖頭道:“老師所言雖不錯,然我人族諸國各不相謀,又豈是三言兩語能改變?再說現今諸天之勢,西昊天勢大,諸國又怎敢與之為敵?”
王禪道:“若西昊天未滅我大楚,天下大勢或者難說。現今西昊天一舉滅了我大楚這般千乘之國,得地數萬裡,使國力劇增,又有樓蘭七國為其附庸之邦,兵勢盛極一時。大楚之戰,乃是滅國之戰,西昊天之威,已震動天下,人族諸侯怕是各個膽寒,只覺國家危如累卵。如此一來,諸國要麼膽怯於西昊天,只求苟延殘喘,旋而為其逐一掃滅,要麼就只有摒棄前嫌,組合縱之盟,共抗神族,才能使得國祚延續。咱們要做的便是因勢利導,遊說諸國,組合縱聯盟,西伐神族。”
楚歌何等樣人,方才所以失態,只因陡遭大變,心神慌亂之故。此番得王禪一番開解,登時豁然開朗,讚道:“老師胸藏之謀,足可興邦安國,學生遠不及矣。那依老師之意,咱們現今該當如何?”
王禪正要說話,忽聞馬匹嘶鳴之聲若有若無般傳了過來,心中頓時凜然,直呼悔矣。
楚歌奇道:“老師因何事如此大驚失色?”
王禪道:“我早知羊元華此人,生性多疑,先前被我使詐騙跑,此番定已醒悟過來,重整旗鼓,追將而來。”說罷,便令甲士以樹枝掃雪,掩去足跡,往山林深處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