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完,一家四口人便各自忙碌了起來。

趙平安和趙喜樂忙於學業,趙毅開始回村蓋房子,江白跟著,給即將開業的奶茶店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奶茶店起名叫趙氏奶茶,就開在連線幾個大村子的必經之路上面,周圍也有幾家小買賣,其中就包含當初趙老闆那位再婚的清倌夫人她哥哥的酒樓。

地址是趙老爺子和趙老太選的,江白完全沒摻和,如今也覺得實在是太巧了。

趙毅這邊也如火如荼的幹著。

雖然村裡不常住了,但是這畢竟是老宅,趙毅還存著回家養老的念頭,因此所有的材料都是用的最好的。

他還找村長批下了後面一塊地,連著一起,蓋了個三進三出的宅子。

江白隨意他折騰,反正他蓋的他自己住,他們倆能不能過到老都說不定呢。

這麼一來,說閒話的反而是村裡人。

村裡蓋房子,基本都是抓冬天蓋,正是農閒的時候,家裡男人有的是力氣沒處使,正好蓋蓋房子,出點熱汗,還省了很多柴火哩!

這種蓋房一般都是不給銀子的,但是要管飯,飯的豐盛程度沒有要求,依照自身家庭狀況來供應,唯一就是要讓幫忙的村人都吃飽。

趙毅蓋房的材料好,用堅硬漂亮的大青磚鋪地,房頂是幾百年的原木,二十幾個壯漢熱火朝天干了十來天,還沒幹完一半!

眾人咂舌。

更別提趙毅提供的伙食了,一般人家都只供兩餐,早上不管,趙毅一天三頓都管。

早上是油炸了的大油條配上豆漿,亦或是煎雞蛋配上熱乎乎的花捲和牛奶,再或者是熬的濃稠的二米粥配上脆生生的小鹹菜,饅頭管夠。

剩下兩餐餐餐有肉,雖然不是隨便吃,但每個人都能分上五六塊,雞肉豬肉羊肉輪換著吃,有一次甚至買到了一頭老死的牛,那牛肉燉的勁道又不塞牙,足足成為村裡人三天的談資。

很多男人捨不得吃完,都要帶回家,一家子一起吃,不過趙毅也有規定,帶走可以,但只能帶菜,菜是平均分的,多了沒有。

主食不能帶,不然恐怕有貪得無厭的人會抱著飯盆回家。

連不限量供應的湯都成了眾人津津樂道的物件。

那湯是用炒完菜的鍋熬的,鍋沒刷,上面飄著一層油,眾人才不會嫌棄,油越多越好。

湯裡放了足足的鹽,又不知放了什麼提鮮的東西,喝起來味道鮮美,讓人從上到下都暖和。

有男人分了妻兒半碗,見對方喝的開心,忍不住道:“人家這才是真正的湯,你做的那像刷鍋水。”

婦人喝了幾口,便把碗給兒子端著喝,騰不出手來擰他,只得瞪了一眼:“有能耐你以後都別喝我做的了。”

“那不行。”男人趕忙拒絕。

趙毅這房子要能蓋上一輩子,他也能硬氣的挺起腰板來說不喝,但是明顯再過些日子,這活計就幹完了,到時候他還不是要回家。

有刷鍋水也是好的,有些惡婆娘連熱乎乎的刷鍋水——呸,是湯——都不給做呢!

這樣過了一段時日,便有人私底下議論了:“看來這趙毅,是真賺到大錢了。”

“往常趙老太往外說,我還不信,她向來會吹,”另一個婦人接話,“如今可算是長見識了,這手筆,比起城裡的員外老爺也不遑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