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能說完全是閒人,更多時候是輔佐帝王,教導帝王。

所以長孫銜只把雲華春留下了。

天災這種東西,從長孫銜在朝陽書院待過以後,就不大信了。

但她還是願意相信這個世上有傲來神州的存在,以及那個猴子。

至於人言……

“先生對此事可有什麼見解?”長孫銜親暱問道。

雲華春聽罷先拱手行了禮,不急不慢說著:“陛下做的很好了,沒有什麼需要臣幫忙的地方。”

“這幾年用了肥料後,糧食的產量翻了幾倍,各地糧倉應當儲糧不少,挺過今年不是問題。但臣還是有那麼一個想法!”

雲華春說到這裡,眼眸微微閃著光。

“什麼?”長孫銜好奇道。

“陛下有沒有想過,把京城北邊的平原開拓一番,大晉的疆土很大,但不是所有地方都平坦開闊,北面的平原是個好地方。”

雲華春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開闢北邊的糧倉,來減輕南邊產量的壓力。

說實在的,北邊除了冬天冷一點,其他季節都很好,春天雨比南邊下的少,沒什麼洪澇災害,夏天也沒南邊悶熱。

大晉和他們那邊的情況挺像的,靠著偏南地區產糧。

他們有著“蘇湖熟天下足”和“湖廣熟天下足”,不同其實,產量的中心跟著遷移。

但是到了後面,大家多是知道東北糧倉的名字,江南一代產量雖不少,但隨著經濟的繁華,種田的人也跟著少了很多。

大晉還沒到那種程度,但云華春覺得。

百姓富強光吃飽不夠,還得穿暖,穿暖得自己多種棉花。吃飽穿暖以後需求也會跟著升級,比如飯菜裡有油,種一些油料作物。

南邊用豆子榨油的手段已經很成熟了,油菜籽油也多了起來。

用不了幾年就會傳遍北邊的地界,讓普通的百姓都學會這榨油的手段。

到時候,百姓們就會在播種耕地的時候權衡,今年多種一些棉花和豆子,還是一些別的糧食。

畢竟大傢伙都不會放著能賺錢的糧食不種,光去種一些能餬口的糧食。

糧食結構的改變是必然,所以朝廷很有必要開始干預這些,多備些糧食。

不僅是為近幾年會發生的天災,更是為了未來。

“開拓北邊,北邊雖好,但是人手怕是不夠。”長孫銜說道,“北邊冬天萬物封凍,不如南邊能種的糧食多。”

對於這點雲華春也早有打算,不就是缺人嗎!

“陛下可曾想過,世家莊園裡的隱戶?”

聽到這話,長孫衍的瞳孔微張。

“先生有什麼計策嗎?”

“倒不是我有什麼計策,這不剛剛好碰上天災嗎?吃不飽飯的百姓定然有很多,若能吃飽飯,他們肯定願意去北邊。”

“陛下可以派些將士去保護他們開荒,驅趕郊外的野獸,不用派太多了。再派些匠人過去,幫他們建房子開拓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