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眾臣而言,長孫銜做過的驚世駭俗的事已然不少,不設狀元似乎算不了什麼大事。

起碼有個榜眼和探花,榜眼既位於首位,對他們而言就是狀元。

該錄的進士錄,其他的相對而言就小了一些。

仍然有一些不服輸的大臣上奏,為何不封徐從珠為狀元。

長孫銜一句,聖旨您來寫?

把這些大人堵得啞口無言。

罷了……

萬眾矚目的科舉就此落下帷幕,緊接著的是武舉。

自大晉立朝以來,武舉還是第一次舉辦。

相對於文官們的不屑,武將們對此事高興不已。

不用上戰場殺敵,冒著生命的危險來獲得功勳,只需要在陛下面前嶄露頭角即可,這樣的好事可不多見。

武舉是從騎射和拳腳功夫中的好手來選。

武舉選拔不像文舉,有成熟的體系和考核的官僚,一切都還是個設想。

長孫銜倒是直接發了一個告示,貼在各個州府。去年年末就發了下來,廣邀天下英雄豪傑前來參與大晉立朝以來的第一次武舉。

不限年紀性別,只寫了參加地點和時間,文舉後開始選拔,優勝者封賞官銜。

不過這武舉的考官還有待選拔。

長孫銜想了想,從文官中選了一些,武官中選了一些,剩下的直接從白龍使裡補充。

白龍使裡多得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對於京城街頭巷尾的普通百姓而言,最期待的莫過於武舉。

只瞧著武舉到來的日子裡,每日排隊入城的人數驟增。

加上長孫銜上位後,廢除了士不與庶民同用門的規矩,馬車有馬車的道,排隊有排隊的道。

不管誰來了,都要一個個排隊。誰敢仗著身份去插隊,明日許是要被白龍使上門問候。

哪怕有些人對這樣的規矩極為不喜,也犯不著為了這些事情去把陛下得罪一通,只能忍著少出門,減少跟庶民接觸的機會。

上面的人對這些規章制度嗤之以鼻,守門的小吏明顯感覺輕鬆多了。

以前,大人物和普通車馬不走同道。左邊來的要笑眯眯,點頭哈腰相迎,右邊來的則是板著臉上前搜查一番。

走運的,能撈著些銀子。

但現在,陛下把兩個門收攏在一起,讓過往的馬車全都走同一大門,不論官階士族,他們都一視同仁。

雖然可以撈著的油水少了,但作為官吏的福利卻多了起來。

因為去年陛下改了新令,不僅根據京城的物價規範了他們的每月的工錢,還在衙門裡開設了後廚,讓他們每日都能吃上兩頓公家飯,規範制服和鞋襪更不用說。

最重要的是,陛下還說要給他們賞賜院子!

陛下讓人在城西荒地開拓,準備在那裡建新的坊市,他們的新院子也在那裡。

據說京城好多衙門都有,還是按照上工點的遠近建的,保證各個城門的小吏都離自己家近。

這房子人人都有,只需在衙門裡幹到了規定的年紀可以分上一套,歸屬於差役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