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亡羊補牢(第2/2頁)
章節報錯
糖分的來源不止甘蔗,還有甜菜等。大晉既然有甘蔗,說不定也有甜菜。
“陛下,我曾在書上看過這產糖的作物不止一種,還有一種甜菜,能種在北境。”雲華春抬頭道。
“世家插手南邊白糖的生意,自是想從中分一杯羹,賺得更多的銀錢。這白糖的去處有兩種,一是高門大戶自己用,二是銷往番邦,流向民間的白糖少之又少。”
“臣愚鈍,想不到什麼好法子。賣給番邦商人的糖都是從港口離開,運往千里之外,臣認為,掌握好港口便能掌握這做糖的生意。”
光控制不行,還得擴大產量。“物以稀為貴,白糖如今價高,等產量上去以後自然會跌下來。還有白糖的稅收!世家制糖是因為白糖高利,把稅提上去,獲利少了,種的人也少。臣覺得,這白糖由世家制不如陛下自己來制。派遣專門的官吏來打理,也讓世家插手其中。”雲華春說道。
長孫銜聞言眼睛亮了亮,“如何讓世家插手?”
雲華春當即想到的是公私合營,公為長孫銜,私便是那世家。
“陛下控制港口提高糖稅後,世家自然有怨言。陛下不如在南邊的甘蔗地旁開上一些大製糖廠,也讓世家出上幾分錢辦廠,從中獲利。”
雲華春說起來就滔滔不絕,除開自己辦糖廠外,相應的也要控制民間糖廠的數量。人人都覺得種甘蔗賺錢,都跑去種甘蔗,到時候誰來種糧?
光靠買也不行,大晉近幾年本就天災多,這還是在糧食成倍增收的情況下,勉勉強強餓死的人少了些。若是南邊再不種糧,碰上個忽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都不知道會餓死多少人。
雲華春邊想邊說,把自己見過的各種情況說了一遍,以及對未來的擔憂。
大晉的生產力本來就落後,農業主要靠著田間地頭的百姓。
雖然風車磨糧食能代替原來的人力和畜力,但種田還是離不開他們的。
雲華春在懷念後世機械化的時,望向長孫銜陳懇道,“陛下,若要百姓衣食無憂,除開糧食增產,還需讓百姓用上更好的農具。好馬配好鞍才於戰事有利,這農人換上好農具,才能種好地。”
雲華春敢說自己是整個朝堂最有種地經驗的,穿來之前他種過地,穿來以後他也種過地。
在雲華春看來,普通百姓用的農具都不大好,絕大部分的百姓買不起好鐵器,哪怕攢錢咬牙買下的,質量也不行。
雲華春覺得,大晉的鍛造技術既然改革了,能供應大軍的武器,如今自然能供應普通百姓用的鐵器。
想要鐵器需要的在長孫銜的支援。
鐵權都在官家手裡,讓百姓用上便宜的鐵器,需要官家的同意。
話說到這裡,雲華春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看過讀過的書。
想著那些變法的先人們為什麼老是失敗……
因為一個社會的改變不止需要人心與法令,更需要方方面面的進步。以當前的眼光和世界,辦不到這一點,於是他們紛紛失敗。
若步子邁得太大也不行,後續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
大晉如今的情況,雲華春自覺有自己的一份責任。
所以他得努力補救,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