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索然無味,這哪有正經的朝陽書院好。

來報名的有嗎,有,只在少數。

不少打算送孩子去唸書識字的人家,覺得這五十文實在,想把孩子送這裡。

可終究,朝陽書院跟別處是不一樣的。

對於前來報名的人,先生把規矩講的明明白白。

你想把孩子送來唸書識字行,我們這裡能教五六千字,學上幾年你的孩子想必是認字無礙了。

當若是衝著科舉考試來,你可就走錯了地方。

這裡不教科舉寫文章,老師也不一定有秀才的文憑。

只認字,不教科舉?

超出了不少人家的想象。

這年頭讀書誰不是為了出人頭地,考上了秀才舉人,便是改換門庭。

讀書不為做官,為什麼?

所以這書院的招牌一打出來,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既不能為科舉所用,這書院有何用呢?

光認字有什麼用?

對於這些話,雲華春都沒出門回應。

另外收了幾個學生,開了個書法補習班,教這些學生寫書法。

分院的門欄低,就擺在那裡,愛念書就唸書,不愛念書就不念書,沒人能擋著你。

即便如此,有不少的商人和工匠把自家的孩子送了過去。

入了商籍的人家,幾代之內科舉無望,除非碰到什麼大赦天下之類的好機會,否則很難出頭。

做生意的不能不識字,朝陽書院便宜,便把自家的孩子送了過去。

匠人們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不期望自家的孩子能考上科舉,但盼著他們認了字,未來會好些。

還有不少小吏。

雲桃在空間裡跟她爹聊過這件事以後點點頭。

荔安也該建個書院了,建給荔安的孩子們。

等到過幾年,朝陽書院的學生們長大以後,甚至可以直接來荔安任教了。

那些孩子們成不了秀才,可靠著自己的本事找個差事幹不成問題。

何況這還是個包分配的好工作,他們應當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