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儀式(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是北鎮府特有的風俗。每到寒冬臘月,家家戶戶都會包出整缸整缸的餑餑來,然後一直吃到第二年開春。
餑餑的用料都是本地產的,用大小黃米磨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麵,然後再準備好小豆餡,也就是後世俗稱的紅豆沙,包成一個個拳頭大小的豆沙包,蒸熟了然後立刻就凍起來,儲存在大瓦缸中。
之後就是隨吃隨取。
一般人家包了餑餑之後,以後每天早上的主食就是餑餑了。凍過的餑餑上鍋裡再蒸一蒸就能吃,非常的快捷方便。
這種餑餑不僅好吃,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是每家貓冬過年的必備食糧。
夏家主持這件事的人是一家之主夏老爺子。
平常家中的飯菜都是夏老太太打理,即便是來了客人夏老爺子一般也過問,都是夏老太太做主。不過包餑餑這件事,卻是夏老爺子主持。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包餑餑這件事是何等的重要。
這不僅是準備吃食,而且還是一種近似於儀式性的活動。不僅在夏家如此,其他的人家也差不多。
今年夏老爺子將大家召集在一起,決定幾股人在一起包餑餑。
要在短短的一兩天的時間裡準備出夠一家人吃好幾個月的餑餑,這顯然需要集體的勞作,所以夏老爺子要集中家裡的勞動力。另外也是考慮到了夏二叔一家的特殊情況。
夏二叔家裡一粒糧食也沒有,這包餑餑的面和豆子等物,都得夏老爺子和夏老太太供給他們。
大家在一起包餑餑,不過有些東西還是分開的。
除了夏二叔這一股,夏至他們一家還有夏三叔一家就得自己出原料,包出的餑餑他們有拿回自己家,自己安排著吃。
這種安排大家都沒有異議。
然後,幾股人就各自稱了大黃米和小黃米出來,夏三叔套上車,和夏老爺子、夏二叔、夏爺幾個一起拉著幾袋子的米去了磨坊。
等他們將面磨回來,已經是下晌了。
爺幾個隨便吃了點兒東西,立刻就開始和麵。
包餑餑和麵是個力氣活,為了後續讓面快速的發酵,他們先把三隻大缸抬到了炕頭上,然後就往缸裡面加面,加水,開始捲起袖子來和麵。
這種時候,就是女人們打下手,和麵的主力是夏老爺子,夏二叔和夏三叔。夏老爺子沒讓夏橋上手。
這種力氣活,必須得青壯年男子才能應付得過來,夏橋就顯得稚~嫩了。夏老爺子是老當益壯,當仁不讓。
小黑魚兒愛熱鬧,而且有不服氣,就洗了手卷了袖子湊到夏老爺子身邊,非要幫夏老爺子和麵。
夏老爺子嘴裡說著你和不動,但心底裡還是疼愛小兒子的,就笑呵呵地讓開,讓小黑魚兒試了試。小黑魚兒面紅耳赤,他根本攪不動已經佔了多半缸的大面團。
夏老爺子又呵呵笑,把小黑魚兒給攆開了,只讓他幫著加水打下手。小黑魚兒也挺樂意,他總算是參與了進去。
都掌燈了,爺三個才把面給和好了。蓋上蓋子用被矇住,又在灶下多燒火,好讓麵糰快點兒發起來。
這麼過了一晚上。第二天夏至到後院來就先看麵糰發的怎麼樣了。原本只佔了半個缸的麵糰已經發了將近一倍。
夏老太太就告訴夏至說麵糰發的挺好,晚上就能包餑餑了。所以吃過了早飯,大家就都聚集在一起開始挑豆子。
這豆子也是各家出各家的。
炕上放一個四四方方的大笸籮,一家子的女人小孩都圍著笸籮坐了,一邊嘮嗑一邊挑豆子。這個時候是沒有閒人的。不僅夏二嬸、五月、七月和郭玉環來了,郭喜的媳婦也來了。另外,夏至還叫了孫蘭兒過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