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端倪而窺全貌,視區域性而掌全域性。一路行來,不提別的,臣女對陸指揮使的妥善安排,以及在危機關頭的應變反應敬佩不已。在同等狀況下,沒人比他做得更好。刺客行刺最後以失敗告終,一是天佑我皇,二是陸指揮使成功讓百姓有秩序的撤離,沒有因為刺客的事兒,造成慌亂,引發意外。“

阿九再一次屈膝,“臣女自幼受外祖父和父親教誨,對人已誠,尤其是面對陛下不可欺瞞,也不可奉承巴結亡故實際狀況。陸指揮使便是對臣女有恩,臣女萬萬不敢因為這份恩情,就在陛下面前毫無根據的胡說。事實勝於雄辯,陸指揮使做到了很多人無法做到的程度。除了他本身的才華之外,想來尋常時他也是沒少思索,如何在危急關頭。履行陛下賦予他使命,保護帝都安穩,為陛下您盡忠職守。有道是,居安思危,陸指揮使正是深得其精髓,才能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陸天養臉上的面具阻擋住任何的窺視。

誰都沒想到,阿九不為自己爭功。也沒像她兩位姐姐一樣為自己家族撈取好處。而是把有閻王之名的錦衣衛指揮使稱讚一番,關鍵在於她言之有物,並非浮誇。

神武帝掃過陸天養。道:“具體說說。”

皇帝的疑心較重,即便阿九說得真誠,他還是對此存了一分的疑慮,懷疑阿九同陸閻王勾結。進而示好莫冠傑……莫冠傑對陸天養如何,神武帝並不擔心。但姜次輔是神武帝最為看重且委以重任的文臣之首,若同錦衣衛牽扯過多,著實不是神武帝希望看到的。

阿九看都沒看陸天養,板著小臉。以最客觀,公正的話語說起一路上的經過,著重提起在密林遇見刺客時。陸閻王的卓越表現,在她生動的描述之下。神武帝都聽得聚精會神,猶如身臨其境。

等到阿九停住口後,神武帝感慨的說道:“果然不凡。”

陸天養忙搶步上前,躬身道:“臣愧不敢當。”

“你的功勞,朕記下了。”

神武帝從椅子上起身,“改日朕自會論功行賞。”

“謝陛下。”

陸天養再一次謝過神武帝。

馬公公得皇帝示意,明瞭的高呼:“聖駕回宮。”

神武帝在侍衛的簇擁下返回皇宮。

昭華郡主對阿九道;“你年歲尚幼,莫不要因一時的感激而識人不清。”

“我記得郡主殿下所言。”

“……”

昭華郡主曉得阿九沒往心中去,默默的嘆息一聲,還是得同姜氏說說,便是兒子陸凌風娶不到阿九,也不能好好的姑娘被陸閻王迷惑,陸天養……她是怎麼看都不順眼。

回去的路上,昭華郡主詢問兒子:“你寧可聽你祖母的話?”

陸凌風俊美的面容多了幾分為難,澀然道:“祖母對兒子說起過,兒子不願意您同祖母為親事而不和,太子殿下德行有加,太子妃所生的嫡女賢良淑德,同兒子年歲也相當。母親雖是另有人選,兒子只是將阿九當做妹妹看待,她並非不好,而是年齡著實不適合,祖母盼著抱孫子不是一日兩日了,父親一樣想兒子早日有後。”

提起成國公陸江,昭華郡主反對的心思歇下不少,這些年成國公對她著實不錯,她也甚為喜歡陸江。

“太子殿下禮賢下士,德行無錯,又有皇后娘娘在背後支援,地位很穩固,母親您擔心成國公府捲入奪嫡之中,完全沒有必要。就算兒子娶了太子殿下的女兒,莫非還把成國公一脈和外祖母賣給太子殿?”

從陸凌風的話語裡,不難聽出一旦太子殿下地位不穩,他對太子的女兒並不怎麼當回事,似在做投資一般,太子將來登基,自是很好,若太子中途翻船,被哪位皇子拉下馬去,陸家也不會因為姻親關係就為其陪葬。

以成國公和鎮國長公主的實力,足以保證陸凌風可以隨心所欲,

昭華郡主皺了皺眉,“你這話我卻不願意聽,即是娶了太子殿下的女兒,她便是你妻子,怎能因太子得勢與否而對她是好是壞?凌風,為人行事,不可太過算計。陪伴你一生的妻子,便是她不夠討你喜歡,你也該尊重她,保護她。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事兒,你決不能做。”

“兒子記得。”

陸凌風低頭做認錯狀,“兒子只是想讓母親明白,我萬不會因美色和姻親就改變陸家的中立地位,也不會影響外祖母和舅舅們。”

“終究還是有影響的。”昭華郡主見兒子對太子之女的看重,不願讓兒子失望,“你的親事也不能全聽你祖母的話,過兩日等母親病情好轉,我再同你外祖母說說看。”

“外祖母的病……”陸凌風擔憂的說道;“這些年總是犯病,就不能根除麼?”

“哪有那麼容易去跟兒?能維持著不經常犯病,讓她減輕痛苦就很好了。”

昭華郡主無奈的搖頭,“不是當年在疆場上留下的舊疾,孃親也不至於受這許多的苦。”

“兒子聽說西南出了一位杏林妙手。已經派人去請了,不日便到京城,希望杏林妙手對外祖母的病情有幫助。”

“但願吧。”

昭華郡主拍了拍陸凌風的手,“你外祖母只是嚴厲些,其實她很疼你,對你同炎宇一般無二,在孫子輩中。最為看重你們兩人。她只是對……你祖母的言行有些看不上。”

“兒子也願意同外祖母親近的。”

陸凌風趕忙表態。“過幾日,兒子隨您一起去拜見她,多陪外祖母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