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陸芸和夏媛留在家裡,有空餘的時間,陸芸就看著媽媽一邊努力自學著財務方面的知識,一邊磕磕絆絆地建立賬本學著記賬。

萬事開頭難,看著媽媽從一開始的茫然無措,賬本記得沒一點專業水準,到後來的越來越有心得。陸芸極好的站穩了自己旁觀者的立場,這一回真的是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提示過她。

除了偶爾出門買點蔬菜外,夏媛開始每次做飯都會加大分量,多做一餐或是兩餐的量出來。

當然陸芸也並沒有閒著,媽媽抱著書本自學的時候,她也抱著字典或是別的書本、讀物充當掩護,實則心神早已經沉浸到空間的藥典裡面去專心研究著新的配方了。

陸芸煉藥並沒有外人想象中的那樣輕鬆,特別是在學習煉製新的配方的時候。

煉藥的實踐固然很重要,可是在實踐之前讀懂、讀透新配方也並不是那樣容易的一件事。而且越是往後面,陸芸需要耗費在新配方的精力就要越多。

有時候短短的一段話,幾個字就需要她反反覆覆的揣摩了又揣摩。等到終於覺得自己能理解透徹,可以進行實際的操作試驗了,往往又會冒出來許多大大小小的坎擋著她。

一個新配方從接觸到最終的成功需要耗費的精力、耐心、寂寞甚至是煩躁......都是外人所難以想象的。

所以一有空陸芸就會全神投入的去鑽研那些配方。

薯片的生意越做越順利,慢慢的一天的出貨量就能達到兩千筒以上,一筒薯片賣出去一毛錢,給人的批發價錢是七分五,而實際上他們目前需要耗費的成本最大的一塊就是五分錢一斤的土豆,其它基本可以無視。

開始一天天把賬算下來,單是薯片的賬目,夏媛、陸愛國和石頭都要心跳加速一下。到後面幾人越來越淡定,但是對薯片的生意也越來越上心了。

外面薯片是由土豆做的“秘密”終究沒保住。這個倒不是房東陶大姐洩露出去的,由始至終她都不知道自家賣薯片的事。

有些從他們手裡拿貨的有心人開始看著眼紅,也試圖效仿。可惜他們家的優勢並不是誰可以輕易模仿得了的。不少人自己折騰了一通之後發現,與其自己去搗鼓薯片,還真不如從他們這裡拿貨來的便宜利潤大。

對那些先是拒絕要他們的貨,然後又腆著臉回來的人,陸愛國和石頭並沒有拒絕再次給他們送貨,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把價錢抬高到八分,理由是七分五不夠成本了。

至於他們是不是暗地裡嫌貴、不滿。陸愛國和石頭兩人都表示不理會,反而越發的擺出一副愛要不要隨便的高姿態。

就在陸芸開學的前兩天陸愛國和石頭忽然騎回來一輛嶄新的帶著車斗的三輪腳踏車。

看到嶄新的三輪腳踏車夏媛和陸芸詫異了一下倒是都覺得平常了。短短的十來天時間,自家的薯片生意就從每天要供應兩千筒上升到接近三千筒的數量,再過段時間這個數字很有可能還會上去。

所以別說是一輛三輪腳踏車了,就是陸愛國和石頭兩人要買三輪的摩托車,夏媛也不會奇怪,反正這錢單靠著薯片的利潤估計一個月也能收回來了。他們完全買的起也用得起。

吃驚的人倒是房東陶大姐和附近的村裡人了。大家都不由的都對他們一家更加的好奇起來。

可惜夏媛是徹底的宅屬性,除了買點青菜就不出門的人。陸愛國和石頭又是出門不愛笑的,特別陸愛國那張臉虎起來也真夠能嚇人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