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疑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哪怕文帝震怒,乃至猜忌,陸沉也要替劉雍說句話!
文帝顯然也是對劉雍這個一直給他精細盤算的錢袋子疏遠了,不然不會直接無視掉劉雍,詢問眾人該由誰來擔任戶部尚書。
劉雍雖為戶部侍郎,但一直以來行的都是尚書職責,除卻摳摳搜搜一點,執掌戶部這些年來,幾乎挑不出絲毫錯處,而且他摳門也只是針對那些沒必要的開支,對於國家大計,如打仗,賑災,治洪……只要朝廷需要銀子,無論國庫如何,他總能調撥來足夠的銀子,解燃眉之急,使大齊得以平穩有序的渡過難關。
可以說大齊戶部尚書的職位,只有劉雍能坐得,因為沒有誰會比他做得更好。
文帝其實也是明白這一點的。
劉雍給大齊管了這麼多年的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可壞就壞在,他是楊文昭的弟子。
楊文昭雖然被驅逐出去,可其威望以及影響力卻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消除乾淨的,文帝多疑,豈能安心讓其心腹再繼續執掌六部這等中樞衙門。
而劉雍乃是楊文昭的學生,自然要算是其心腹,縱然文帝沒有發現劉雍有何逾越臣子本分、結黨營私的舉動,可畢竟礙於劉雍與楊文昭的這層關係,文帝是既想讓劉雍接任戶部尚書,又覺得頗為不妥,乾脆不提,聽眾人意見。
眼下聽陸沉終於提起劉雍,文帝下了龍榻,抱著玉如意在鬆軟精美的毛毯上步調緩慢,踱來踱去,緩緩說道:“劉雍倒是不錯人選,可這次衡王案,無數官員捲入其中,且近乎都是儒家官員,劉雍在儒家地位舉足輕重,說他不知道其老師的所作所為,恐怕有些說不過去。他對朕的忠心,有待商榷啊,朕不能容忍不忠之人,身居此等高位,否則朕怕是睡覺都睡不安穩。”
文帝仍舊對劉雍頗有顧慮。
他城府極深,看似胸襟寬廣,實則都是偽裝出來的,真實的他,疑心極重,很難相信別人,而身為楊文昭弟子的劉雍,即便再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沒有絲毫可指摘之處,亦無法取得他的信任。
而同樣作為儒家骨幹的方丞,文帝
之所以沒有將其驅逐,反而重用,擢升其為內閣首輔,一者是要讓其來穩定遍佈大齊的儒家官員,再者,是因為方丞早就已經倒到文帝這邊,在打壓儒家這件事上立下過許多不為人知的汗馬功勞,文帝自然不會對其懷有疑心,重用也是理所當然。
皇帝對臣子的忠誠表示懷疑,但凡懂得審時度勢者,都應與那人劃清界限,免受猜忌,事實上方無行與顏秀也正是這麼做的,全都微微點頭,表示陛下聖明,擔憂極是。
唯有陸沉不怕觸怒聖顏,依舊拱手,替劉雍說情,“劉侍郎潔身自好,同那些亂臣賊子,絕非一丘之貉,微臣可以性命做保,劉侍郎決然不知衡王與儒家的那點齷齪之事,而他對陛下的忠心,亦毋庸置疑,擔任戶部尚書,順理成章,微臣懇請陛下,莫要冤枉了良臣!”
文帝面色陰沉下來,漠然道:“你是覺得朕冤枉了劉雍?”
陸沉深吸一口氣,躬得更深了,說道:“是。”
方丞眼中精光一閃,但依舊未發一言。
而方無行則不由冷笑道:“儒家人盡皆沽名釣譽,包藏禍心,陸院長可別被矇蔽了,又豈敢當面頂撞聖上。”
顏秀微笑著捏須片刻,說道:“非也,據說陸院長曾落魄之際,幸得劉侍郎提攜幫助,眼下陸院長為劉侍郎說話,想來也是為了報答劉侍郎當初的恩情,知恩圖報,陸院長果然是品行高厚,只是頂撞陛下,委實不該。”
說著對文帝一拱手道:“陛下,念在陸院長也是為報恩,朕懇請陛下,就莫要計較陸院長這無心之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