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引狼入室(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得首輔大人直言不諱,百官俱都將心提到了嗓子眼裡,唯恐文帝真有此意。
要知道這方無行雖為墨家士子,但其理念卻與墨家的“兼愛非攻”背道而馳,乃是再顯然不過的霸道!
身為墨家士子,卻主張“強軍強權”,可見此人骨子裡就不崇尚仁愛,而是不折不扣的激進派!意在開拓,志在改革,崇尚君權至上,這與儒家的理念相悖,可謂水火不容!
若是讓這等人進入內閣,無異於在平靜的水面上砸入一顆大石,定當激起軒然大波!
其人雖然勢單力孤,但未嘗不會對儒家統治力產生難以預料的衝擊!
文帝讓非儒家門下的顏秀進入內閣,如果目的僅僅是掣肘的話,那麼重用這與儒家水火不相容的方無行,恐怕就不單單是制衡了。
大齊以儒治國,雖然真正的鼎盛期就是現在,也就是文帝登基以後的這十幾年間,但在前兩朝,儒家在朝堂的分量亦是非同小可,不說完全霸佔掌控,但也沒有任何流派能撼動其地位,在朝堂上有絕對的話語權,只不過權利膨脹到能和皇權對抗的地步,卻是文帝繼位以後的事情。
可以說大齊對儒家理念的堅定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可眼下文帝竟然貌似要讓宣揚霸道的方無行進入內閣,百官豈能不驚恐萬分?
難道大齊要變天了?
所有人都直愣愣的看著文帝,等待著他的回答。
面對楊文昭的疑問,或者說是質問,文帝微笑道:“正是。”
滿殿譁然!
言巉急道:“陛下,萬萬不可呀!”
文帝淡然道:“為何不可。”
言巉氣極道:“一介異國士子,若初入仕,便位極人臣,只怕難以令人信服!”
文帝搖頭道:“此言差矣,言卿莫非竟不知東晉丞相甘衡、南梁右相楊玄之?”
言巉頓時語塞。
東晉丞相甘衡,原本籍籍無名,在舌儒學宴嶄露頭角,後被東晉招攬,直接拜其為丞相,總領朝政。
時值西楚攻晉,甘衡發揮其縱橫之能,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梁二國,與晉合兵攻打楚國,並領三國帥印。
在其運籌帷幄的指揮下,西楚節節敗退,不僅被驅逐出東晉土地,三國聯軍甚至長驅直入,打進西楚,攻城拔寨,不過數月間,便幾乎攻佔楚國近乎半數疆土,若非最後齊、梁唯恐四國鼎立失衡,突然撤兵,西楚怕是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南梁右相楊玄之,同樣是無名之輩,參加舌儒學宴,闡述法家理念,方才為天下知,後被南梁看中,南梁效仿東晉,亦拜其為相。
這二人俱是以舌儒學宴為跳板,從而被列國招攬位極人臣的典範,且都為其報效之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文帝問言巉難道竟不知此二人,言外之意,無外乎是在說,方無行眼下雖乃一介異國士子,但誰能保證,同樣在舌儒學宴大放異彩的他,不會是第二個甘衡,抑或楊玄之?
言巉面紅耳赤,無言以對,閣老鶴松齡站出來說道:“陛下,就算這方無行有真材實料,但我大齊是以儒治國,方無行身為墨家士子,若是崇尚墨家最基本的理念兼愛非攻也就罷了,可實則他推崇的是極端殘酷的霸道,這與本國國策水火不相容,陛下讓他進入內閣,老臣實難理解。”
文帝皺眉道:“本國以儒治國不假,但海納百川,從不排斥任何派別,難道就因方無行乃墨家士子,大齊朝堂,就要將其拒之門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