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因李道微先知先覺,以雷霆手腕整飭之功。

也正因在衡州的失利,遏制住了聖火教蔓延的趨勢,才為項呂輕鬆平定這場風波埋下伏筆。

能力這一方面,顯而易見,李道微是毋庸置疑的,不止僅體現在軍事方面,治理封地,亦是可圈可點。

他魚肉百姓,但卻厭惡貪官惡吏,曾親自坐堂,嚴查衡州的官場腐敗,殺的人頭滾滾,定製“十兩法”,即貪汙超過十兩銀子,便奪項上人頭,最終使得衡州官場,赫然一清,罕少再發生貪汙腐敗之事。

衡州地界,暴民作亂,偶有發生,官府難以管束,便得軍隊出馬。

奈何衡州軍從上至下,烏煙瘴氣,為將者貪圖享樂,尸位素餐,能力平庸,底下兵士更不必說,將熊熊一窩,平定區區暴民作亂,還得李道微這個王爺親自出馬。

李道微怒從心起,書寫《革軍十策》,其中針對大齊現如今軍隊戰鬥力羸弱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剖析闡述,併為解決這個問題,列出十條計策,上奏給兵部。

兵部接到了他的《革軍十策》,立即展開討論,最終一致透過,上報給內閣,內閣討論之後,也沒有疑義,率先在衡州施行。

年初至今,衡州軍戰鬥力得到了明顯的增長,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鎮壓暴民,以往是被暴民追著喊打喊殺,而如今,衡州軍一出動,暴民流寇,必定望風而逃,不敢直攖鋒芒。

除了這些,李道微還興建了世間最雄偉的道觀;開通漕運,使原本閉塞的衡州,日進斗金……

可以說如若李道微不貪圖享樂奢靡,搜刮民脂民膏,那就是一代無可爭議的賢王!

可即使是這樣,他的功績亦是不可埋沒,能力朝廷更是有所耳聞,在內閣考察的諸多王爺之中,他赫然名列於第一位!

去年至今,不管是朝廷,還是文帝,對李道微的態度,都已隱隱透露出一種訊號。

儲君,應該就是這位衡王無疑了。

而眼下命其隨軍,恐怕更加坐實了這一點。

大齊那麼多王爺,為何唯獨派他隨軍出征東境?

只因他軍事能力出眾?

不盡然吧。

真正原因,多半是想讓他能多鍍一層金,親身參與進這場對於大齊可稱為歷史性的戰役當中,讓他的履歷更加的光鮮,待日後將他立為儲君時,亦能少些爭議。

也無怪竇千戶這麼難辦了,碰上李道微,任誰都得頭疼,莫說他區區千戶,就算是葉寰,想必也不敢得罪。

“也真是難為你了。”

陸沉苦笑一聲,對竇衝不禁心生憐憫。

若是不將那位衡王侍候好了,竇千戶的前途,委實是堪憂啊。

竇衝可憐巴巴的道:“不瞞陸參軍說,竇某現在寧願自降三級,做個普通的兵,立刻去和那些突厥蠻子拼個你死我活,也實在不想再做這等苦差使了。衡王爺嘴刁的很,您也知道,咱們火頭營哪能做出像酒樓李那樣的山珍海味,就算是想做,也沒那麼多奢侈的原料啊。為了讓衡王爺頓頓大魚大肉,竇某已是將各營的口糧縮減,再這樣下去,怕是就得激起兵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