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三個洞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米多高的礦洞足以讓人活動自如。
畢方握著火把,小心避開蔓延開來的巨大蜘蛛網,目露驚歎。
火光刺激到長期居於黑暗中的巨蜘蛛,肢體牽動著白絲,朝著牆體角落隱藏起來。
“沒想到居然能在這裡碰上科馬奇蜘蛛,真是稀奇。”
觀眾聽到這話難免感到驚訝,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了當初沙漠之中,於地下河流發現怪魚的場景。
兩者都是洞窟,既視感很強。
難不成科馬奇蜘蛛同樣很罕見嗎?
畢方點頭:“這種蜘蛛是研究人員在檢查博物館標本時意外發現的,隨後登記在冊。”
“為了找到活體,科學調查隊專門去南非展開了好幾次科考調查,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現,以至於人們擔心科馬奇蜘蛛已經滅絕了。”
“一直到後來,南非的一名調查人員,在一個公園裡偶然發現了一隻公的和兩隻母的科瑪奇蜘蛛,證實了科馬奇蜘蛛還倖存於世。”
先有標本,再有記錄,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
生物科學成系統發展起來前,冒險家們已經在全世界烙下他們的足印。
在偶然遇到罕見且稀奇的生物時,人們便會將其抓捕,製作成標本,將其視作自己冒險的榮耀與談資。
至於這種生物究竟是什麼物種,有什麼作用,大家並不關心。
聽故事的人只將其視作勇氣勳章。
超巨大的甲蟲,吃昆蟲的植物,血紅色的珊瑚,這樣的都是奇珍。
同樣的,能編織出舉世罕見大網的蜘蛛當然不能放過。
等冒險家們老死或者意外去世後,許多標本可能遺失,可能被後人繼續珍藏,也可能捐獻或販賣給了博物館。
等到百年後的某一天,經由某位認真的記錄員整理後,埋藏在藏館角落積灰的標本就有可能重現人間。
只不過幾百年的時間,有些標本的原始物種可能早已滅絕,再也找不到活體。
“野外究竟還剩了多少科馬奇蜘蛛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數量一定不會很多。”
畢方語氣輕快道,“所以能在這裡看到,還是一件挺幸運的事,我們運氣不錯。”
正常廢棄的鑽石坑裡,撿到漏的機率很小。
真有細小的,高純度碎鑽,哪怕礦主看不上,最後撤走的礦工也不會放過的。
除非這不是一個正常廢棄的礦坑,或者運氣足夠好,剛好挖了一塊巖壁,露出了久未被發現,並且有相當淨度的鑽石。
因此畢方進來就沒帶著能搞到值錢東西的想法,更多的是滿足自己和觀眾們的好奇心。
現在能看到罕見的科馬奇蜘蛛,完全是意外之喜,已經是不虛此“鑽”了。
“走吧,我們繼續前進。”
畢方避開蛛網,向著礦洞的更深處前進。
黑暗愈發深邃,礦洞不僅沒有變得狹小,反而愈發的空曠。
這讓觀眾內心壓抑更甚,畢方的動作也愈發小心。
“大家平時野外探險或者遇難,遇到洞窟中有大量蜘蛛的,千萬要當心,倒不是因為蜘蛛有毒,而是在洞窟內生活有大量蜘蛛這件事背後,提供了有食物鏈更高層生物這種情況的可能性。”
什麼叫更高層生物的可能性?
許多觀眾表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