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好奇的狒狒(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言不合就扔論文是吧】
【我就想問問,真的有人會在直播結束後去看一眼方神說過的文章嗎(狗頭)】
【真·有理有據】
【我願稱方神為科普主播,沒問題吧?】
【才一米高,應該也沒有五十公斤吧】
“的確,草原狒狒的體重通常不會超過三十公斤,但不代表它們就無法威脅到人類了,可別忘了它們是群居動物,並且數量相當恐怖,每群的大小通常超過30只,族群由多雄多雌組成,數量結構上可不是狼群能比擬的。”
“但遇上它們也不是什麼壞事。”
說話間,畢方也從腰間摘下了纏成一把的繩子,舔了舔乾燥的嘴唇,對著螢幕道:“想要尋找水源,最簡單的辦法,當然還是去詢問當地居民,就像我在雨林透過跟蹤白肢野牛來尋找鹽塊一樣。”
“絕大多數哺乳動物定期補水,草食性動物通常不會離水源太遠--就像肯亞的動物們為了避開旱季,會長途遷徙上千公里--因為它們早晚都需飲水,沒有水是絕對活不下去的。”
“因此留意跟蹤動物的足跡就能找到水源;遇到食草動物下山時可以跟隨其後。”
“肉食性動物的話,飲水一次可以維持較長時間,它們可以在捕食其他動物時獲取水分,所以哪裡出現肉食性動物,並不一定在附近就有水源,這一點需要注意。”
畢方解釋著原因,在四周搜尋了一陣,看似隨意的找了個地方,原地挖起了坑。
黃土太過乾硬,畢方用刀插入,接著當撬棍,直接將一下片硬土都撬了起來,但用力一捏後,這片黃土卻迅速變成了顆粒狀。
在刀具的幫助下,整個土坑快速變大。
“此外穀食性鳥類,如雀類和鴿類,也是不會遠離水源的,它們也早晚飲水。”
“當它們徑直低飛時,那一定是渴求水源。”
“飲足水後它們會停在那裡,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經常性歇息,密切留意它們的飛行方向,可能會找到水。”
“當然,水鳥即便不停下來吃喝也能堅持長時間遠距離飛行,它們的出現也不一定預示周圍就有水。”
“隼、鷹以及其它肉食性鳥類能從捕獲物中得到水分,所以也不能作為有水的訊號。”
“它們不是水源指示者。”
“爬行類動物還可以吮吸露水,也可從捕獲的小動物中獲取水分,從而即便無水也能生存很長時間。”
“昆蟲是最好的水源指示者。尤其是蜜蜂,它們通常遠離蜂巢或蜂房至多不超過五十米,但是飲水時間沒有規律。”
“螞蟻也離不開水,一隊向著一棵樹行軍的蟻群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飲水。”
“這樣的蓄水之地即便在不毛之地也有可能找到。”
“大多數昆蟲會在水源半徑九十米範圍內不停地飛行,尤其那種飛行時露出明晃晃綠身體的歐洲石蜂。”
“因此,能不能跟隨某種生物快速尋找到水源,都要根據你自身的判斷,還有對物種的認知程度。”
“否則,你要是跟錯了目標,可能兩三天內都找不到水源,你可撐不住這麼久,連續兩天不喝水,基本就會感到渾身乏力了,遇到危險很難反抗掙扎。”
【全是細節】
【來自世界第一打野的生存經驗】
【記下來,記下來】
【話說,方神伱現在在幹嘛啊,挖這個坑有什麼意義嗎?】
【是不是這裡也有地下水。】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們,這個土坑下面沒有絲毫地下水,反而還乾的要命,我挖它也不是發現了什麼,只是覺得好玩。”
挖了個大坑的畢方和觀眾開了個玩笑。
觀眾也成功被套路,在螢幕上打出了大片問號。
【好玩????】
【老方你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