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華夏,埃及是不是遍及古墓黃金,線上等,挺急的。】

【咋地,還想過去自己挖啊?】

上層墓室就已經有些潮溼,更底部的墓穴就更是如此。

空氣變成厚重了許多,濃濃的溼氣混合著高溫幾乎令人無法呼吸。

到處都是水漬,擺放木棺的方形坑內更是積起了近一厘米厚的積水。

“清理一下四周。”

莫斯塔法指揮著眾人,整個清理過程有條不紊,顯然是一個完整,且多次配合過的挖掘團隊。

浸沒在積水中的物件被迅速搶救,一件件的挪移到戶外。

無人機飛出洞穴,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巨大的白色帳篷正在被迅速搭建,原本送人過來的直升機也飛走了。

顯然還有更多人要過來。

幾件昂貴的黃金器具在地下墓室蒙上厚厚的灰塵,顯得其貌不揚,可搬運到戶外擦拭過後,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因為年代久遠,大部分墓中都像這樣陰暗潮溼,地下水位也可能上漲,很多時候,地面都是被淤泥淹沒的,考古人員就只能伸手在淤泥當中尋找埋藏的古物,保證沒有遺漏。”

莫斯塔法·瓦齊裡遞出一件石凋,他說這些話顯然不止是說給在場的眾人聽,也包括無人機前的觀眾。

他們之所以決定立即開棺,一方面的確是開棺並不稀奇,沒有世人所想的那般小心翼翼,可進來就馬上開,的確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對內部物件造成破壞。

但埃及旅遊和文物部知道了整個事件過程後,當即決定要在現場直接開棺,並且是當著畢方的面。

這當然不是為了展現什麼世界友好形象,或者是為了討好畢方。

根本原因是,再蠢笨的人都意識到了這是一個絕佳的宣揚機會。

去年11月為什麼要同時開數十家法老之棺,還讓眾多的媒體記者現場觀摩,拍照?

萬一誰不小心打碎了一件黃金面具,或者青銅凋塑,那不是要虧到吐血?

人數眾多,現場又嘈雜的狀況下,這種事情是絕對有可能發生的。

那麼多活動說到底,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世界遊客。

錢,都是為了錢!

旅遊業可是埃及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根據國際旅行與旅遊業協會的報告,旅遊業產值佔埃及國內生產總值的13%—15%,直接或間接創造了全國12%的就業崗位。

這個數額是極其巨大的,如此璀璨的旅遊業,自然離不開撒哈拉沙漠,以及最為關鍵的,沙漠中的金字塔。

每一次成功的宣傳,那都是大量的利益與成績。

畢方這一趟撒哈拉穿越可不是什麼黑戶,而是報備了沿途可能會經過的每一個國家的,這也是為什麼在阿爾及利亞被當做間諜後,當地警方稍稍確認就將畢方放出來的原因。

上面早有記錄。

就是當地人的工作效率實在是慢了一些。

再加上畢方曾經在荒野旅者的技能上用過一張身份券,獲得了系統的兩個證書,一個是獵人證,世界通用,可以狩獵絕大部分非瀕危物種。

二就是許可證,當畢方去往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或者辦理相關事務,都能迅速得到當地政府認可,大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