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認為這是由於隨著體形的增大,動物的相對體表面積變小,從而導致體表發散比率變小,因而能更好地儲存熱量以適應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環境。”

“這條法則並非定理,也有很大缺陷,但就哺乳動物而言,百分九十以上的物種都符合。所以我們也可能很輕易的反推出,離赤道越近的,體型往往越小,沙漠狼就是典型,它們的體重連北極狼的一半都沒有。”

“沙漠狼雖然叫狼,嚴格意義上不是狼,而是犬科犬屬下的一個獨立的種。”

畢方趴在黃土地上,稍稍講解起了灰狼的起源,也讓觀眾有了一個更多的瞭解。

灰狼作為群體獵食者,幾乎遍及世界,卻唯獨在非洲大路上銷聲匿跡,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

“總的來說,狼是犬科犬屬灰狼的稱呼,而灰狼的祖先包括灰狼的遷徙路線一直是在歐亞大陸和北美之間,沒有進入過非洲,原因可能與遷徙記憶以及環境差異有關,這就導致了非洲沒有灰狼。”

“雖然如此,但是在早期犬科動物遷徙時,有一部分是進入到非洲的,因為在非洲還是有犬科動物的,非洲狼就是其中之一。”

【那為什麼叫狼】

【可能是語言習慣吧】

“的確是語言習慣,例如非洲鬣狗,雖然叫鬣狗,但實際上它們不是犬科動物,貓型亞目下的鬣狗科,既不是貓科也不是犬科,是獨立物種。”

“這都是翻譯和命名的問題,過去的翻譯和命名不夠嚴謹,鬣狗一眼看上去像狗,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帶‘狗’的名字。

相似的歷史遺留問題還有不少,比如獵豹不是豹,美洲獅不是獅。但這些名字都已經作為正式名稱廣泛使用,也就將錯就錯,不作修改了。”

也正因為不是狼,所以非洲狼的習性和狼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比如靈活的組織形式。

非洲狼的社會組織非常靈活,族群的大小根據可用的食物而有所不同,夠吃的食物多,就能組成很大的群體,沒得吃了,數量就散開了,重新變成一個個小團體。

佈滿粗砂的大地上,非洲狼群對著駱駝發起了衝鋒,一遍又一遍,帶起了滾滾煙塵。

奇怪的是,它們並不急著發起進攻,只是憑藉更小的身體帶來的靈活性,從駱駝身邊一次次經過,彷彿只是想引起對方的驚慌。

並且從駱駝手足無措的表現上來看,這一招相當管用,至少好幾次駱駝都想突圍出去,卻又被幾頭狼逼退回來。

“這是狼群的常用戰術‘閃電戰’。”

畢方有些興奮,這樣的場景可不多見。

“看看它們多聰明,透過不停的衝鋒,試圖切割駱駝這個家庭小團體,只要其中那頭幼崽被切割出來,它就死定了!”

分佈在不同地區的非洲狼體型隨地理上的變化大小差異很大,西非和北非的體型都要比東非的要大不少。

正人君子之國便是在西非,因此這些非洲狼並沒有那麼小,也有一部分駱駝襯托的原因,這就讓這場襲擊看起來更加氣勢洶洶。

最小的駱駝是小團體中最薄弱的一環,年齡尚小的它何時見過這等場景,幾次都忍不住撒腿狂奔,卻被兩頭大駱駝一左一右牢牢護住,可大駱駝同樣不好受。

它們堅持不了多久了。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