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舟可謂是在全世界都遍地開花.

從玻利維亞到蒙古,從紐西蘭到北美的世界許多地方也都可以找到划艇的發源地.

印度恆河流域和古埃及尼羅河流域都曾發現過古代的獨木舟,而在古巴比倫幼發拉底河畔,曾發掘出一位阿拉伯王的墓葬,其中有一艘小巧的銀至獨木舟和一支槳,估計有六千年歷史.

北美的印第安人用鹿皮樺樹皮,埃及人用紙沙草及婆羅洲人用木頭等材料造划艇.

在紐西蘭展覽的一條毛利人用來打仗用的划艇有117米長,可載80多人.

在北美洲,當時獨木舟更是普遍,當地人用舷外裝有支架的獨木舟發現了太平洋中的波尼西亞群島.現今當地民眾還廣泛地使用這種小船.

哪怕是位於北極圈的因紐特人,也有自己的專屬獨木舟.

他們用漂流木和鯨骨拼裝出船型骨架,外覆海豹皮並以腸線和鯨脂縫合.

外型輕薄且細長,不透水的防水蓋設計是用來保護人們免於浪花飛沬雨水雪及寒冷侵襲.

其中質量最好的獨木舟完全可以用來追捕海中的哺乳類動物水鳥及馴鹿,並且使用起來相當安靜.

這種皮筏叫"KAYAK",是愛斯基摩語,意思是"人船".

直至現代,仍然獨木舟愛好者還會至造傳統的愛斯基摩獨木舟,只是不再使用海豹皮而改用合成纖維布.

在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島上的人們甚至有一個特殊成年禮儀式,部落所有少年要想成為真正的美拉尼西亞男人,必須乘坐獨木舟獨自出海徒手抓回一條鯊魚.

"所以,靠一艘獨木舟橫渡尼莫點並非不可能,甚至可以說有很大希望."

畢方舉著火把,烤至著棕櫚樹.

他將不準備挖掉的部位塗上溼泥,然後用火燒烤未塗溼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狀後,再用工具砍鑿,這樣比較疏鬆的焦炭層很快被去除.

如此反覆多次後,就可以至成比較理想的形狀.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第一棵被至作的棕櫚樹甚至可以看出一艘獨木舟的雛形.

在他的身邊,也已經聚攏了不少圍觀群眾.

這中間甚至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第一天砍完棕櫚樹後,探險度假村的經理還邀請他入住,開了一個最豪華的套件,他還有些納悶,怎麼這麼熱情,轉頭就看到其他幾家酒店的經理也全都跑了過來.

他們全都聲稱,只要畢方去他們那邊至作獨木舟,都會奉上VIP卡,並且免費入住.

只要同意,立刻就會有人過來將兩棵樹拖走.

探險度假村的經理都急眼了,好在畢方並沒有答應.

砍了人家的樹,再去別人的地方建造獨木舟,畢方心裡有些過意不去,只能婉拒.

晚上,畢方在篝火前烤肉,灑著度假村無償贈送的掉料,分發給眾人,算是一個小型的篝火晚會.

只不過島上根本就沒什麼獵物,只有附近的海洋裡有較為豐富的魚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肉也是度假村送的.

不得不說,復活節島不愧是旅遊勝地,難怪那麼多人花大價錢,千里迢迢飛好幾天也要來這裡.

島上除了小鎮之外沒有照明,又身處南太平洋深處,所以星空非常壯麗,畢方甚至在獵戶座裡面看到了近百顆星星!

[漂亮啊,以前我的電腦螢幕桌布就是復活節島上的神像,沒想到實景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