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畢方的解釋,有心人稍微算了算,保守估計到海岸的直線距離是五里多,將近三公里,僅從這個資料上來看,也是不可能逃出去的。

就算灰鯨爆種了,一下子潛半小時,那頂天也就游出去兩公里,一半多一點而已。

【那老方你多挖幾個洞?幫幫忙啊】

【是啊,人為挖洞可以嗎?】

【這樣的話,一里挖一個不就好了?】

畢方點點頭:“當然可以。”

水友們剛想露出笑容,結果點頭中的畢方就澹澹道:“如果整個冰原都很薄,厚度不超過三十公分,幾公里內都不存在冰嵴,可以直線前進,並且灰鯨能充分理解我的想法,對我保持相當程度的信任,同時還是千里眼,可以準確看到千米外的冰窟,我花兩天時間打洞,那也是可以救的。”

一盆冷水澆得水友透心涼,誰也沒想到這裡面居然存在那麼多問題。

是啊,灰鯨又不像畢方在冰原上逛了一圈,知道到海岸的具體距離,它們怎麼就駐足不前了呢?

很顯然是因為感知所及之處已經沒有了它們能換氣的機會,膽小謹慎的灰鯨自然不敢繼續前進,只能縮在這裡。

當然,這個膽小的後果很正確罷了。

冰原所有範圍也不都是像這處冰窟的冰層一般薄,往四周方向看,甚至會發現數十米厚的冰蓋,冰嵴,要想直通海邊,必須繞路。

灰鯨可不是弓頭鯨那樣的“動物型破冰船”,可以直接頂破超過六十公分厚的堅冰,沒有堅硬顱骨的它們只會撞得頭破血流。

並且從畢方的體力和灰鯨還能堅持的時間上來看,洞和洞的距離至少要超過一里,也就是五百米,否則挖洞成本太高,畢方體力不允許,鯨魚也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

但五百米,鯨魚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能跟著畢方前進嗎?

這些都是問題,因此畢方才會在洞窟旁轉了又轉,遲遲沒有行動,在沒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下,是不可能成功救援的。

【別罵了別罵了】

【那沒辦法了嗎?】

【啊這......】

正當眾人,哪怕是畢方都陷入一籌莫展之際時,一聲鯨鳴吸引了畢方的注意。

他很早就注意到,體型最小的一頭灰鯨由於體力不足,無法頻繁換氣,只能依仗父母的幫助。

這一次同樣如此,小灰鯨在一條大灰鯨的幫助下進行了換氣,可它尾巴上纏繞著的漁網牢牢吸引住了畢方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