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比一眾登山大師高了足足十年!

十年!這是什麼概念?

如果專注於登山,畢方會有至少三十年的巔峰期,完全能讓他成為一個傳奇!

這個年齡的羅布甚至還在瞭解如何攀登七千米的山峰,可畢方卻已經能夠幾乎不費力的無氧solo到第三營地,七千二百米的海拔高度!

自己在這裡是什麼反應?

氧氣瓶開啟著,可總覺得不夠呼吸;明明途中不時小憩,卻總覺得疲乏。體力已經將近極限,累到不想動用任何腦細胞,只是一次次機械地往上慢慢挪動。

這個怪物甚至還能講話!

和自己的粉絲聊天!

我的天,如果不是一起組過隊,看了全程攀登,羅布真的懷疑這傢伙是不是進了一個攝影棚,身後都是背景板。

有句話說得真對,有時候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no的心情,姚俊也感同身受,第一次進直播間看到那個青澀的年輕人的時候,他只是覺得厲害,經驗豐富,可慢慢的,姚俊就發現,這就不是人,而是一個為冒險而生的怪物。

烏力是瑞士機器,那畢方就應該是華夏火箭!

姚俊拍了拍羅布的肩膀,遞上一瓶可樂:“不要想太多,欣賞就行了,和他比,是個人都會自卑。見鬼,這裡的可樂真貴,居然要了我500盧比!五十塊一瓶可樂,他怎麼不去搶?”

羅布抽了抽嘴角,開啟可樂一飲而盡。

此時山上的畢方也坐下開始補充能量,如果是普通登山隊,適應訓練到三號營地就結束了,第二天一早就要開始下撤。

這個時候,機體內的攜氧紅細胞增多,而且並不會在一週的時間裡消失,可以放心的回到低海拔好好休息,進行休整並補充能量。

如果待在大本營哪裡也不去,表面上看是一直處於高海拔適應,但是適應期間消耗的能量沒有及時得到補給,血細胞反而不能有效增長。

但是......

畢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能夠清楚的感覺到自己所能攝入的氧氣變少了,少了很多,但依舊在能忍受的範圍內。

自己的身體狀態比預想的要好上很多很多,現在和珠峰的垂直距離不過是一千六百米了,好像真的已經觸手可及。

四維十五點,是無與倫比的均衡性,快慢肌肉纖維比例完美,高達八十以上的攝氧量,註定了畢方是耐力運動的寵兒。

衝不衝刺,天氣是首要的,此外便是適應,可如果狀態良好,也不必過於拘泥所謂的適應期,何不直接衝刺登頂?

------題外話------

推書推書,豬心蝦仁的新書《人類成為天災之時》。

人嘛,是人情動物(狗頭)

沒發書前蝦仁就給我看了,第四天災文,感覺還不錯,獻祭了獻祭了。

也可以投資,合同已經寄出去了,可賺。

7017k